當浙江慈溪進入“大建設、大開放、大調整、大提高”的大橋經濟時代時,北部濱海一座現代化工業新城迅速崛起。
用短短兩年時間,在茫茫鹽鹼地初步建成一座現代化工業新城,新區建設者、投資者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慈溪工業化、城市化的新畫卷在杭州灣新區展開。
50米寬的道路,由高檔次綠化帶映襯,鹽荒地植上綠樹,新區綠化率達到40%;新區12.7平方公里首期工業區塊基本建成,建成區達到“七通一平”標準;區內“五橫七縱”路網框架基本形成,九塘至十塘20平方公里區塊基礎設施拉開框架;“振邦化纖”、“沁園環保科技”、“興業集團”、“宗申摩托”等在這裡二次創業……截止2003年底,新區立項企業項目43隻,其中外資項目23隻,總投資2.83億美元,註冊資本1.57億美元;內資項目20隻,總投資19.19億元,固定資産11.27億元;新區投産企業15家,其中外資企業8家,內資企業7家,投産企業實現工業産值和銷售分別為7億元和6.8億元。一個佈局合理、環境良好、基礎設施檔次高、公建配套服務強、工業集聚速度快的新區雛形已經形成。
慈溪人大手筆建設這座生態型現代化工業新城的超前眼光、投資魄力和建設檔次不但省內首屈一指,而且在國內也屬一流,創造了開發區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跡。目睹杭州灣新區的快速成長,一直從事新區規劃設計的深圳寶安設計院專家稱這一“慈溪速度”遠遠超過當年的“深圳速度”。使慈溪抓住了杭州灣跨海大橋和環杭州灣産業帶建設及“融入大上海、接軌長三角”的戰略機遇,新區已跨入省九大重點經濟開發區和寧波國家級開發區北園的行列。
慈溪市委、市政府明確杭州灣新區戰略定位,描繪新區發展藍圖,用10年左右時間,把杭州灣新區建成國內一流的以工業為主體的現代工業新區、成為杭州灣地區乃至長三角區域現代新型工業、旅遊休閒及科教研發的集聚地之一,成為寧波市對外開放北部重點區域。
根據這一總體思路,開發區在深入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杭州灣新區發展戰略規劃》、《新區工業分區規劃》和《新區家電園區、五金園區、出口加工區控制性詳規》等一批高品質規劃方案,以高起點規劃為龍頭,導引高品質建設。
龐大的系統建設工程,以雄厚資金實力作為支撐,新區基礎設施投資“股票”看好。慈溪各金融機構打破常規,紛紛為新區建設注入資金。一批有眼光的市外經營者也涉及新區基礎設施投資:寧波眾茂熱電有限公司在首期投資1.8億元獲得成功後,最近又追加投資5000萬元建設熱電二期;復旦大學水務處投資4000萬元建成的污水處理項目,日處理污水能力達3萬噸;最近,北京藍星集團中標杭州灣新區水廠,4月,這個總投資1.25億元把海涂水庫水處理成生活用水的項目啟動。
這裡,是新型體制的試驗田,新區創新體制為新區速度配套服務。慈溪市委、市政府充分調研,認真決策,進一步擴大開發區有關審批許可權,市發展計劃局、經濟發展局等八個部門在開發區設立二號章,開發區管委會行使同等審批許可權,承擔相應責任,工商、消防、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均在開發區設立辦事處,選調派駐人員。
最近,市委、市政府又將新區60平方公里內原隸屬其他鎮的10個行政村,劃歸杭州灣新區託管,開發區管委會既可充分履行市級相關部門的部分審批、經濟管理權,又具有一定的社會事務管理權,大多數經濟事務和社區服務能夠在區內快速辦理、及時解決,從而大大提高新區運作效率。
新區建設者樹立“服務是創建新區投資軟體優勢的根本”觀點,營造“親商、安商、扶商、富商”良好環境,完善“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機制。
新區的一批先行投資者,與新區決策者們共創“新區速度”,在杭州灣新區招商引資中顯示著窗口示範效應。 浙江振邦化纖有限公司以獨特的時機,大型的規模和科技核心競爭力率先搶灘新區,“振邦精神”也是新區艱苦創業的一面鏡子,投産半年,銷售超過6億元,一舉躍入我市工業企業銷售第四位。寧波沁園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新區首家投産企業,僅經過3個月籌措就于6月8日杭州灣跨海大橋開工這天投運,創造了一項“新區速度”。寧波眾茂杭州灣熱電有限公司,則在杭州灣新區創造了一項熱電項目行業建設新記錄,按照行業要求,項目建設期為15至17個月,他們只花10個月就于去年底發熱電供電。 以圍墾文化創造農業文明的慈溪人,如今又在杭州灣新區創造著工業文明、城市文明的奇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