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慈溪進入“大建設、大開放、大調整、大提高”的大橋經濟時代時,慈溪市北部濱海一座現代化工業新城迅速崛起。 用短短兩年時間,在茫茫鹽鹼地初步建成一座現代化工業新城,新區建設者、投資者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慈溪工業化、城市化的新畫卷在杭州灣新區展開。 慈溪市委、市政府明確杭州灣新區戰略定位,描繪新區發展藍圖,用10年左右時間,把杭州灣新區建成國內一流的以工業為主體的現代工業新區、成為杭州灣地區乃至長三角區域現代新型工業、旅遊休閒及科教研發的集聚地之一,成為寧波市對外開放北部重點區域。 50米寬的道路,由高檔次綠化帶映襯,鹽荒地植上綠樹,新區綠化率達到40%;新區12.7平方公里首期工業區塊基本建成,建成區達到“七通一平”標準;區內“五橫七縱”路網框架基本形成,九塘至十塘20平方公里區塊基礎設施拉開框架;“振邦化纖”、“沁園環保科技”、“興業集團”、“宗申摩托”等在這裡二次創業…… 截止2003年底,新區立項企業項目43隻,其中外資項目23隻,總投資2.83億美元,註冊資本1.57億美元;內資項目20隻,總投資19.19億元,固定資産11.27億元;新區投産企業15家,其中外資企業8家,內資企業7家,投産企業實現工業産值和銷售分別為7億元和6.8億元。一個佈局合理、環境良好、基礎設施檔次高、公建配套服務強、工業集聚速度快的新區雛形已經形成。 慈溪人大手筆建設這座生態型現代化工業新城的超前眼光、投資魄力和建設檔次不但省內首屈一指,而且在國內也屬一流,創造了開發區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跡。目睹杭州灣新區的快速成長,一直從事新區規劃設計的深圳寶安設計院專家稱這一“慈溪速度”遠遠超過當年的“深圳速度”。使我市抓住了杭州灣跨海大橋和環杭州灣産業帶建設及“融入大上海、接軌長三角”的戰略機遇,新區已跨入省九大重點經濟開發區和寧波國家級開發區北園的行列。 這裡,是新型體制的試驗田,新區創新體制為新區速度配套服務。市委、市政府充分調研,認真決策,進一步擴大開發區有關審批許可權,市發展計劃局、經濟發展局等八個部門在開發區設立二號章,開發區管委會行使同等審批許可權,承擔相應責任,工商、消防、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均在開發區設立辦事處,選調派駐人員。 新區建設者樹立“服務是創建新區投資軟體優勢的根本”觀點,營造“親商、安商、扶商、富商”良好環境,完善“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機制。 新區的一批先行投資者,與新區決策者們共創“新區速度”,在杭州灣新區招商引資中顯示著窗口示範效應。 以圍墾文化創造農業文明的慈溪人,如今又在杭州灣新區創造著工業文明、城市文明的奇跡。(大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