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説秦山核電站一期30萬千瓦核電站的建造成功,實現了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那麼,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一號機組的並網發電,可以説是中國核電事業在國産化道路上的又一次歷史性的跨越。”在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一號機組投入商業運作之際,負責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秦山第二核電廠)建造和運營的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黨委書記李永江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從1987年國務院批准立項開始,到今年4月17日投入商業運作,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的建設歷經了15年。15年裏,工程建設者們克服無數難以想像的困難,走出了一條充滿艱辛的國産化道路,贏得了國內外的廣泛好評。
李永江説,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在建設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首先,本著"以我為主、中外合作"的方針,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的設計參考了法國設計、建造的大亞灣核電站,由於冷卻劑回路由3環路改為2環路,使得反應堆堆芯、主回路系統佈置及相關係統發生了一些改變,給設計帶來很多需要妥善處理的新課題。其次,由於90年代初國內籌資困難而不得不引入國際貸款來購買設備,又為了打破獨家索要高價的局面,不得不與多國供貨商談判並引進其設備,因而導致設備介面複雜,對與設備有關的施工圖的設計産生較大影響。第三,由於我國核電處於起步階段,在建造標準上又要求與國際接軌,客觀上也增加了建設難度。由於上述原因,使得施工圖設計遠遠落後於現場施工的需要,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在開工時施工圖的儲備量還不到6%。
李永江説,正是這些客觀上形成的困難,激勵著我們為核電國産化而拼搏,同時也為我們鍛鍊隊伍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談起秦山二期成功的秘訣,李永江説,首先,各級領導和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援是秦山二期獲得成功的根本保證。作為國家重點工程,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得到了中央領導的重視和關懷,得到了國務院有關部委、浙江省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心和支援。特別是得到了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援。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原核工業部部長蔣心雄幾次親臨現場指導工作,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李定凡僅在2000年就親自主持召開了7次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現場協調會,對解決設計進度、協調多方面關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採取"制定詳細施工作業計劃"等六項措施,帶領全體職工日夜奮戰,逐步扭轉了工程建設的被動局面,保證了一號機組主要工程節點目標按計劃實現或提前實現。
其次,大團結、大協作的精神也是秦山二期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許多到過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現場的人都説,秦山二期工程是同期在建核電項目的"難中之難"。各個參建單位紛紛發揚大團結、大協作的精神,不講條件,不分你我,形成了共建秦山二期的合力。1988年夏季,在未封頂的安全殼內,溫度高達50多攝氏度,上千名工人奮戰在不同的工作面上,救護車就停在現場;有時連續幾天下大雨,工人們就等在現場,雨稍小一點就登上工作面綁扎鋼筋。
秦山二期的成功更得益於技術創新。秦山二期不僅在自主設計上跨越了一大步,而且在設備製造國産化方面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通過採用與國外廠家聯合設計等形式,把國外先進的設計有效地轉化成自己的技術,在壓力容器等55項定點設備中,有47項可基本實現國産化。而對國內已經有設計和製造能力的設備,堅持走科研開發之路,加大開發力度,也大幅度提高了設計和製造水準。
秦山二期的成功還得益於管理創新。堅持管理創新是秦山二期的一次成功實踐。在許多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秦山二期探索實行現代企業制度,採用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並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工程建設實行"業主負責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的新型管理模式,採用合同化管理,嚴格按程式和合同辦事,對保證工程品質、進度、投資三大控制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特別是在從土建、安裝到調試的各個階段,突破常規施工組織方式,不但組織好交叉作業,更讓安裝隊伍提前介入土建,維修、運作、調試人員提前介入安裝,從而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縮短了調試週期,不但搶回了被種種原因延誤的工期,而且使一號機組提前47天滿功率投入商業運作。實踐證明,堅持現代企業制度和現場協調製度是秦山二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是現代化管理與我國大型核工程建設的成功結合,是我國自主核電工程建設中行之有效的管理創新。
李永江説,隨著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一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作,充分表明瞭我國已經完全擁有了自主設計、建造、管理、運營60萬千瓦商用核電站的能力,標誌著我國核電國産化水準又跨上一個新臺階,為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打下了基礎。
(記者 蔣建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