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張華祝訪談錄
2004年3月11日,秦山二核傳來喜訊:2號機組並網發電,並在5月3日正式投入商業運作!同時3號、4號機組擴建初步列入國家計劃。在這喜慶的時刻,筆者專訪了曾擔任過秦山二期董事長的國防科工委張華祝副主任。
裏 程 碑
“三個字——‘里程碑’!” 張華祝副主任在採訪一開始就用“里程碑”三個字來評價秦山二期工程在我國核電國産化進程中的意義,“秦山二期是我國核電國産化進程中新的里程碑。”
在我國核電發展歷史上,被人們第一次稱之為“里程碑”的是秦山一期30萬千瓦核電站。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電站首次並網發電成功,結束了我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開闢了我國核電國産化的先河。
第二個“里程碑”是秦山二期樹立的,對於秦山二期全面建成投産,張華祝副主任認為:秦山二期全面建成,對我國核電國産化具有決定性影響。秦山二期現有2臺65萬千瓦核電機組,是我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運營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是繼秦山一期之後我國自主設計建造核電站的又一次成功實踐,它的全面建成為我國核電國産化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之所以稱秦山二期是我國核電國産化進程中的第二個‘里程碑’,是因為從自主設計建造30萬千瓦原型堆到按照國際標準自主設計建造60萬千瓦商用核電站,秦山二期實現了我國核電國産化的重大跨越。沒有第一個里程碑,就沒有第二個里程碑,後者是對前者的繼承和發展。這是在吸取秦山一期和大亞灣核電站建設經驗基礎上,通過適當的國際合作,在新的實踐中取得的重大技術進步。”張華祝副主任在解釋“里程碑”的涵義時臉上不時顯現興奮之情。
“不僅如此,秦山二期全面建成,為我國核電國産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秦山二期1號機組經過兩個週期的運作和2號機組順利投産的實踐表明:電站的安全性能、技術性能良好,滿足設計指標和核安全法規要求,電站總體水準可以與同期建造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相比較,為我國核電國産化打下了新的基礎,為我國核電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信心 能力 經驗
“六個字——信心、能力、經驗!”談到新的里程碑有什麼意義、秦山二期工程的全面建成對我國核電國産化將産生什麼樣的影響時,張華祝副主任又一次言簡意賅地總結説,“秦山二期工程的全面建成,為我國核電國産化的進一步發展增強了信心,提高了能力,創造了經驗。”
秦山二期是我國“九五”期間唯一一個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安裝、運營的核電站,同時也是中國人第一次進行設計的大型商用核電站。該工程從1996年破土動工到2004年5月3日2號機組投入商運,歷經8年之久,在核電國産化的進程中不僅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為核電國産化進一步的發展增強了信心,提高了能力,創造了經驗。
對此,張華祝副主任認為,秦山二期工程在全面實現工程建設目標的同時,向人們提供了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採取自主設計建造、適當利用國外成熟技術的方式,完全能夠按照國際標準建設商用核電站!電站的安全性能、技術性能能夠得到很好的滿足,並且經濟性能具有較大的優勢,為我國核電站發展實現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運營的目標跨出了堅實的一步。同時也樹立了核電國産化的良好形象,增強了進一步推進核電國産化的信心。
採訪中,張副主任對秦山二期在建設中形成的“四個自主”進行了評價:“四個自主”實實在在地提高了我國核電的國産化能力。這“四個自主”,最重要的是設計能力和設備製造能力。
據張華祝副主任介紹,秦山二期工程的建設為我國設計力量的成長不僅提供了機會而且也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秦山二期建造之前,我們只能説我們有設計30萬千瓦核電站的能力。那麼,今天我們可以説,我們具備設計60萬千瓦壓水堆商用核電站的能力!這是設計能力的一個大的飛躍!同時,由於秦山二期60萬千瓦核電站是參照大亞灣90萬千瓦核電站設計的,所以我們可以説為百萬千瓦級的自主設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核電設備製造能力方面,秦山二期在整個項目組織過程中,十分重視在引進國外設備和設備製造技術的同時,注重促進國內設備製造能力的提高。比如,秦山二期的控制棒驅動機構,經過自主科研、引進技術,從而使得控制棒驅動機構達到比較高的水準,能夠滿足核電站安全、穩定運作的需要;堆內構件、蒸汽發生器都是在借與國外進行適當合作的機會,來推動國內企業製造能力的成長;汽輪機和發電機,原來哈爾濱汽輪機廠只能製造60萬千瓦的常規電廠使用的,通過秦山二期,在原有的基礎上又與國外進行適當的合作,現在能夠生産出合格的65萬千瓦的核電站用的汽輪機;壓力容器雖然出了一點問題,但也為壓力容器的國內製造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所以説,秦山二期為“四自”能力的提高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設計能力和設備製造能力提高方面發揮了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為重要的是,秦山二期的工程實踐為核電國産化創造了寶貴的經驗。”張華祝副主任在分析秦山二期的影響作用時著重強調了秦山二核所積累的經驗,“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在二期1號機組投入商業運作時已經做了系統的總結,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經驗彙編也即將出版,這些經驗將對後續工程建設提供十分有益的借鑒。重要的是,這些經驗將隨著工程管理骨幹隊伍成建制轉入下一期工程,得到繼承和發展。”
一種精神
2003年下半年是秦山二核2號機組原計劃並網發電的時間,但是就在2號機組即將裝料之前進行的役前檢查中,發現壓力容器接管安全端有無損探傷超標顯示,這意味著工程將延期,壓力、質疑像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向了二核。這時,張華祝副主任作為政府官員,在壓力容器事件後第一個出現在秦山二核現場。
“我對秦山二期的感情是特殊的,並不是説自己曾經擔任過二期的負責人。而是秦山二期肩負著核電國産化的重擔,無數雙眼睛看著二期。一定意義上,二期也就影響著我國核電國産化的命運。二期成功了,證明我國核電國産化這條路是正確的。二期出現問題則會讓別人懷疑:核電國産化到底行不行?”張華祝回憶2003年秦山二期壓力容器事件時説,“另外,我當時去二期,雖然自己心情很沉重,但是我還是要給二期的建設者們鼓勵,緩解他們的思想壓力,並且對事件發生的原因進行調查了解。”
張華祝接著説,現在,秦山二期終於度過了“危機”,取得了成功。在慶賀成功和總結經驗的同時,不要忘記秦山二期工程建設所經歷過的曲折與磨難。總結8年的經歷,曲折和磨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工程開工不久出現的圖紙跟不上造成工程延誤。這種工程延誤一直持續了三年。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説到根子上是我們的設計能力不能完全滿足工程設計需要。另一個是國內設備製造不能滿足核電站建設的要求。設備製造耽誤了秦山二期13個月的工期,造成多出幾億人民幣的財務支出,這是國內設備製造技術、管理跟不上所付出的沉重代價。
因此,要在總結這些成績的同時,吸取反面的教訓,而且在新的管理中要採取措施加以解決。我一再呼籲我們設計院要引進國外設計和管理的一些技術,還要引進一些東西以彌補不足。後面這兩個新項目會考慮這個問題,會採取措施。通過諮詢和引進技術的方式使得我們核設計院更好地滿足設計建造大型商運核電站的要求。從技術上,從管理上完全滿足它,需要一定的國外合作。第二是國內的設備製造商怎麼利用國外的技術和管理使得我們國內的設備製造商在品質、價格控制和交付期控制上滿足核電建設的需要。業主要有清醒的認識,國內設備採購對核電項目是個重要的挑戰。二期總結經驗時不要忘記總結教訓,在總結所取得的成績的時候,反面的經驗也要吸取,重視反面經驗,採取措施,不走老路,尤其顯得重要。
還要注意總結秦山二期可貴的創業精神,這種創業精神的內涵就是不怕困難,百折不撓。這種精神應當成為企業文化的精髓,應成為核工業從事核電建設的一種精神,並在運營和後續工程中發揚光大。走核電國産化路不容易,沒有一種奉獻精神,沒有開創精神,沒有百折不撓的意志是搞不上去的。這種精神十幾年支撐著秦山二期。今後要在秦山二期運營中繼續發揚這種精神。要不斷地提高運作技術,不斷地加強管理、改進管理,不斷地高標準要求,電站才能運作好,發揮它的效益,保證經濟效益,保證安全。在新項目建設中也要發揚這種精神,不要以為建設過一個核電站就容易了,沒有那回事,新的核電站會有新的問題冒出來,甚至會有完全不同的問題出現,需要大家克服。所以需要在總結經驗時總結這種精神,不怕困難,不怕挫折,一往無前,這麼一種創業精神,對後續的核電國産化進程的推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