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人物〕趙宏:秦山M期可以作為核電國産化的參考
 
 
  來源:      日期:2004-08-12 18:28

 




  — 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第四任董事長趙宏訪談錄

  趙    宏:在中國核電發展進程中,舉得最高的大旗是核電國産化。在這面大旗下,有一位長者近20年來一直馬不停蹄地衝殺在核電建設第一線,他便是現任中核集團公司顧問兼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趙宏。   19 8 6年,秦山一期工程發生“杜拉”事件之後,國務院領導親自點將,令時任核工業部副部長的趙宏同志赴秦山現場坐鎮指揮,兼任工程總指揮,一幹就是5年多。秦山一期並網發電之後,他未曾卸甲稍息,又催馬上陣赴巴基斯坦,任恰希瑪核電項目的董事長。該工程尚未投産,又揮師東進,接任張華祝同志擔任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中國核電發展過程中,舉得最高的大旗是核電國産化。在這面大旗下,有一位長者近20年來一百馬不停蹄地衝殺在核電建設第一線,他便是現任中核集團公司顧問兼核電秦山聯營公司董事長——趙宏同志。
                            
  1986年,秦山一期工程發生“杜拉”事件之後,國務院領導親自點將,令時任核工業部副部長的趙宏同志赴秦山現場坐鎮指揮,兼任工程總指揮,一幹就是5年多。秦山一期並網發電之後,他未曾卸甲稍息,又借馬上陣赴巴基斯坦,任恰希瑪核電項目的負責人。該工程尚未投産,又揮師東進,接任張華祝同志擔任秦山二期的董事長。
     
  如果説,中國核電國産化在發展中曾遇到過多少坎坷,趙宏同志就遇到過多少風雨。20年來,他把人生與核電國産化緊密地熔鑄在一起。
     
  記者曾多次採訪過趙宏同志,他總是不茍言笑,嚴肅冷穆的表情,令人有敬畏之感,同時也能感受到他肩上的壓力。唯獨此次採訪,他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從輕鬆的表情中,記者自然能推測出秦山二期工程目前一切順利。
     
  回憶在秦山二期任董事長這幾年的工作,趙宏同志説,他接任二期董事長時,正是二期最 困難的時期。工期嚴重滯後,國家投資遲遲不能敲定。“所以,我到二期,主要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協調各方,千方百計搶回施工進度,二是重新精確地計算投資概算。”
     
  趙宏説,當時工程工期拖延,主要是因為圖紙設計滯後造成的。按一般規定,開了正式澆灌第一罐混凝土,相應的圖紙設計應該完成50%左右,而1996年6月開工時卻遠遠達不到這個要求。開始階段,由於打底板、做安全殼筒體的下半部分,工程進展還很順利。但到了1997年特別是到了1998年,圖紙嚴重滯後的問題就凸現出來了,施工單位幾乎是天天等圖紙。
   
  趙宏同志分析,圖紙嚴重滯後現象有兩大原因:一是設備採購週期比較長,不能及時把技術資料、技術文件等提供給設計單位。二是設計院的設計工作抓得不緊,沒能夠充分利用從初步設計批准到開工的3年半的時間多出一些圖紙。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圖紙都需要等設備廠家的技術資料。
   
  第二個大的問題是投資問題。1997年,聯營公司按照國家計委對在建重點工程進行概算核定的要求,向計委報出概算,其核定數為168億元。計委于1998年底對概算進行審查後,聯營公司又對概算進行修正,結果為158億元。而國家計委最後批准的投資是148億元,當時面對這個數字,我們不敢承諾按國家計委批准的投資能夠把秦山二期建成。
   
  我一接任董事長,就面臨這兩個嚴重問題,到底怎麼辦?當時大家心裏都沒底。如果説,自  19 9 6年 6月開工,   7 2個月建設期,   2 0 0 2年 6月1日必須滿功率運作。而在1997年到1998年,實際工期與計劃相差太多。怎樣把工期爭取回家,是個很大的問題。
   
  對此,我採取多方面協調的辦法。首先確定問題,然後設法把圖紙設計工作趕上去。當時的問題,既有設計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有工作效率問題,還有設計院之間協調的問題。我一個院一個院去督促、去協調,我到設計院去了多次,不僅找院長,找室主任,還找組長,詳細地詢問有關情況。為什麼你負責的這部分圖紙還拿不出來,你還存在什麼問題,我能解決的馬上給你解決。有些技術問題,一時定不下來,沒法設計,我依據自己的經驗,讓他按我的方案做,做錯了,我負責,如果不做,你負責。當時處理問題不僅是要斷,而且要承擔風險。
   
  我在協調設計院工作的同時,又協調現場各個單位施工,以及業主或經理部的採購情況和各施工單位的銜接問題,通過協調,確定了許多合同。開始時因國家投資額定不下來,各參建單位之間都沒有合同。沒有合同,就沒有約束,不好檢查。都是先幹再説,幹一段時間再給錢,根本談不上控制總投資的問題。我在1998年,甚至到1999年,還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我個人認為,我這個董事長做的工作比較具體。最重要的是,我在抓這件事上花了非常大的心血。
   
  合同確定下來後,就確定投資,開始計算工程建設需要的各種費用。如設備採購是多少,設計費是多少,土建安裝費用是多少等,逐項分解下去。
   
  如土建合同,因為圖紙出得太少,沒有實物量作參考。實際工程量是多少,是20萬方呢,還是 2  5萬方?工作量不確定,費用就定不下來。後來,根據秦山一期和哈希瑪項目的經驗,結合秦山二期的工程實際,找人參照性設定了一個實物工程量,依此來計算一個參考費用,最後再按實際工作調整,多退少補。
   
  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基礎,設計費總的要花多少錢、施工費總的要花多少錢,我心裏有數了。到1997年時,重大設備採購合同大體都定下來了,心裏有把握了。由此,便一條一條地實算,到底需要投資多少。到1998年時,我們認為,148億元投資額可以接受。這個造價與原來預算相差20億。為什麼可以接受?一是利率開始下調,財務費用有所減少。另外,我們認為資金運作也有一定空間。譬如,用短期貸款代替一部分長期貸款;儘量少沉澱資金,用多少,借多少,平方百計的壓縮賬面上的存款,減少利息支出,等等。通過複雜的工作,包括思想工作,也有具體的組織工作和行政措施,最後定下來這個數,這也是承擔了很大風險的。
   
  當我費了很多心思,把圖紙和資金問題解決後,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個大難題。即,本來1999年 11月份要交給我們的 2號機組的壓力殼出現了嚴重的品質問題,導致返工,到2001年12月30日才交貨,拖了25個多月的工期。這對了程建設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因為壓力容器是最核心的設備,沒有壓力容器,合成系統就形成不起來,好多系統都連不上。壓力容器的拖延不僅嚴重影響了二期的進度,而且還直接影響了投資。多付4個億利息,加上二期延期發電,損失約20億元人民幣。
   
  面對這樣的局面,我採取很多特殊的辦法,千方百計往回搶工期。一是對施工單位來講,你能做的事,儘量先做,等壓力容器一來,就做好介面;二是想辦法動員施工單位,通過獎勵的辦法,使施工單位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24小時不間斷搶工;三是其他後續的堆內構件、驅動機構、控制系統等等,都壓縮原定問計劃,使損失減小到最低水準。現在己趕回了14個月。
   
  經過集團公司、二期董事會以及二期所有參建單位廣大員工的共同努力,就目前來講,已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第一,己運作的1號機組是不錯的,負荷因子比較高,去年取得了良好效益。2號機組還有提前的可能性,再努力,還可以再爭取點時間回來,把損失減少到最小。第二,總投資144億元可以完成這個工程。可以有把握地説,2號機組比1號機組會更好一些。如果2號機組能在2004年4月1日商業運作,每千瓦造價可以達到1330美元/千瓦。這對即將啟動的新的中國核電國産化項目會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
   
  通過實踐證明,我們有能力自主設計、建造、運作、管理好核電站,而且通過我們的實踐也説明,我們“以我為主”建造核電站的技術越來越成熟了。下一步建設百萬級核電站,不僅可以進一步降低造價,工期還可提前到65-68個月。我相信,未來國産化的核電站將更加安全,更加經濟。

資料來源:《核電潮》  作者:楊志平    王晨香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資訊中心 北京五洲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