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防科工委副主任、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第三任董事長張華祝訪談錄
張華祝:196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自控專業。1988年,時任核工業八二一廠副廠長的張華祝同志調任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1995年2月,他任原中核總副總經理,分管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核電建設。該年11月兼任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董事長。兩年半之後,即 1998年 3月,調國防科工委任副主任。同年8月底在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第11次董事會上辭去董事長職務。
“張主任,核工業雜誌社的記者到了。”秘書向張華視同志報告説。4月18號下午記者應約來到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張華視同志的辦公室,看到張副主任正在電腦前忙碌著。他扭頭對記者説:“坐下,稍等,我正在給你準備東西。”聽了此情,記者心中一震,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因職業原因,記者曾先後採訪過不少政府官員,企業領導以及數名外國駐華大使或外企總裁,但能像張華祝同志這樣,每次都認真準備採訪素材的為數不多。由此可見其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
秦山二期60萬千瓦核電站是我國首次自行設計建造大型商用核電站的一次成功實踐。它在核電國産化進程中,且有里程碑的意義。由於工程的艱巨性,每個參見者,特別是該項目的領導者和組織者,都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和刻骨銘心的感受。張華祝副主任曾任核電秦山聯營公司的第三任董事長。他在改組公司、落實籌資、推動工程按時開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張華祝同志,196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自控專業。 1988年,時任核工業八二一廠副廠長的張華祝同志調任秦山二期總經理助理,1995年2月,他任原中核總副總經理,分管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核電建設。該年11月兼任核電秦山聯營公司董事長。兩年半之後,即1998年3月,張華祝同志調任國防科工委任副主任,8月底在聯營公司第11次董事會上辭去董事長職務。
從這個簡歷上可以看出,從1988年開始,張華祝與秦山二期就結下了不解之緣。張華祝很謙虛地對記者説:“我任董事長兩年半時間,在各方面的支援下,為秦山二期工程建設做過一些工作,起過一些作用。”他為了準確表述這個“作用”的內容,先給記者講了兩個故事。
他説,秦山二期工程于1996年6月2日正式開工。除開工之外,同時發生在秦山現場,對秦山二期下程建設有著重大影響的另外兩件大事卻鮮為人 知。 一是6 月1日下午,參與秦山二期項目投資的六家股東代表正式簽署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合同和章程,此事件為公司依法運轉奠定了基礎。
二是6月2日下午,國家開發銀行向秦山二期工程轉貸3.8億美元的國外出口信貸和提供人民幣44億元貸款的協議簽字,此活動為工程建設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保證。
可以説,這兩天發生的這三件大事,是我參與秦山二期工程建設這三年半所做的三項工作的概括與縮影。
一、 改組公司
秦山二期在立項不久,即在1988年1月18日便組建了董事會,率先進行投資體制改革,引入多個投資主體,成立了聯營公司,並在董事會的領導下,開展項目的籌備工作。作為這一階段的兩位董事長,彭士祿與馬福邦兩位老同志,為工程的前期準備,以及促進項目進展,克服重重困難,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主于國家遲遲沒有批准工程開工等原因,各股東沒有實際投入資金,在後期,個別股東調整經營策略,撤回出資承諾。
針對上述情況,根據國務院領導的要求,由國家計委牽頭,于1995年七、八兩個月召開兩次協調會議,通過協調,成功解決了秦山二期的股東和股比調整問題,會議要求秦山二期依照《公司法》,改組公司,成立新董事會。
張華祝説,會議之後,我們主要抓了三件事。首先,用了四個月時間,通過股東預備會和與股東逐個溝通等方式,對聯營有限公司的合同和章程逐字逐句地推敲、修改,基本取得一致意見。在此基礎上, 1995年11月 29日在北京召開了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第一次股東會和第一次董事會。次年6月1日下午,在秦山召開的第二次股東會上,股東各方面正式簽署公司的合同和章程,並決定組建監事會。至此,聯營公司上層結構規範化的程式性工作順利結束。其次,在第一次董事會上,審議通過了秦山二期工程概算報告,對國家計委12月15日批復開工起到了促進作用。我在任的兩年多時間裏,召集過四次股東會,主持過10次董事會,努力推進董事會規範運作,在許可權範圍內實施對工程建設的組織領導工作。 二、落實籌資 秦山二期全部建設資金分三個渠道籌集:六個股東需總計投入資本金24億元人民幣,其中中核總投入資本金50%;通過國家開發銀行,項目統貸六個國家的出口信貸3.8億美元;股東融資投入88億元人民幣銀行貸款。並要求中央企業從四家開發銀行融資,地方企業從當地銀行融資。秦山二期開工前後的幾年間,由於對工程建設前景缺乏足夠信心,股東和金融機構對核電工程的投入持十分謹慎的態度。
張華祝説,籌資渠道己經明確,我和董事會的任務是落實各方面(股東和銀行)的籌資承諾,確保工程建設需要。由於各股東的出資渠道沒有完全理順和或多或少還存在著相互觀望的心理,工程開工後的最初一年裏,資金投入還顯得不夠理想,促請各股東按照合同規定的義務和年度資金計劃,按時足額注入資本金和銀行融資,成為當時董事會的重點議題。 中核總作為佔有50%股權的控股方,為履行出資義務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對秦山二期工程和我的工作給予了全力支援。蔣心雄同志親自為落實資本金來源而奔走,財務主管李忠良同志為按時出資而想方設法,使我至今難忘。 董事會在催促股東投入資本金和銀行融資的同時,積極主動參與出口信貸談判,並抓緊與國家開發銀行進行出口信貸的轉貸以及中核總融資範圍內的44億元人民幣貸款協議的談判。 從1995年6月全1996年6月,歷時一年,原中核總機關和聯營公司的財務人員一方面參加各類談判,在確保談判進度滿足建設進度的前提下,儘量爭取優惠條件;另一方面還要説服股東,接受權益質押和擔保條款。中核總除了承擔一股股東的責任人外,還對業主在轉貸協議項下的一切義務提供擔保,並以它在秦山一期的權益作為質押。毫不誇張地説,為了能使秦山二期順利地得到銀行的支援,中核總可謂是盡其所能,傾其所有!經過各方面努力,終於在項目開工時完成談判,協議書正式簽字。 在1996年6月底外匯體制並軌前,董事會決定購出中央外匯額度餘額8200萬美元。這一措施,可為工程降低成本1億多元人民幣。 三、推動開工 張華祝説,在他接手秦山二期工作時,距中核總黨組正式確認的開工日還有15個月。一方面一些重要的工程活動,特別是國外設備採購正在按照工程網路進度的要求積極向前推進,各參建單位的千軍萬馬,正蓄勢待發;另一方面,不少重大問題,如股東合作協議和投入資金懸而未決。時間緊迫,組織協調工作量很大,只有加緊了作,努力推動各方面工作朝著1996年6月1日開工這一目標逼進。幾年後,當秦山二期1號機組並網發電,人們相互祝賀時,有討論説:“當年如果不是張華祝果斷拍板開工,二期弄不好會黃。”當記者把此話講給張華祝同志時,他微微一笑説,談不上是我拍板,我只是在第一線堅決執行中核總黨組的決定。不走這一步險棋,工程黃不至於,但是推遲開工,又會出什麼枝節就難以預料了。 四、兩點反思 在採訪快結束時,張華祝同志把話題引到對秦山二期的工作反思上來了。他説,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開工目標如期實現。特別是一年前,1號機組提前投入商業運作,不但令人欣慰,也為人們客觀地評價組織管理工作的得失,提供了寬鬆的環境。 張華祝説,今天每當我想起那三年多的往事,總不勝感慨。前兩件事大概做得還可以,這麼多年沒聽到什麼批評,後一件事就不同了,雖然也沒有人提出過什麼批評,但在自己心裏卻留下了深深的缺憾:按時開工的目標實現了,但是,開工後不久就開始出現並持續于整個土建安裝期間的工期延誤,這是秦山二期工程建設組織管理工作中的最大缺陷。 這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這兩個問題,一是出現這一重大缺陷的原因是什麼?
這幾年已經有多篇心得體會或人物專訪對此做了分析,許多見解很有見地,對我們總結經驗和教訓大有益處。但是,坦率地講,對秦山二期工程組織管理工作的問題與教訓的總結,開展得還不夠,更缺乏有深度的文章。要特別説明,我強調要認真總結問題與教訓,著眼點絕不在工程本身,而在於當前和今後。只有敢於正視自己不足的人,才會變得越來越聰明。核電的發展需要我們更聰明一些! 從現象上看,工期延誤是圖紙供應不及時造成的,設計院確實存在著技術能力和管理水準不完全適應商業核電站的建設要求問題。但是,只從設計院方面尋找原因,還遠遠不夠! 我認為,起碼應當從以下兩個方面反思這個問題:我們所面對的設計與設備供應商在組織管理體制、技術水準等方面還存在哪些不利於核電業主有效組織管理的問題?我們的合同結構和業主組織結構方面還存在哪些不利於核電業主有效組織管理的問題?弄明白這兩個問題,對於今後核電項目更加有效地組織管理將會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二是只有5%的圖紙就開工是怎麼一回事? 我作為工程的組織者,開工時出圖量少是清楚的,但沒有5%這一明確概念,5%大概是後來人們在總結教訓時才量化出來的。 設計跟不上,是開工前我們就知道的主要矛盾,併為此進行過大量協調工作,否則就不會在臨近開工前調整二級網路進度,就不會有1996年2月的進度調整會。 那時是推著走、逼著上的形勢,是要冒一點風險的。如果按50%以上圖紙儲備量的要求去做,秦山二期開工的日期至少要推遲一年以上,那是什麼後果?沒有人願意看到那樣的後果! 是否可以認為,持續時間很長的工期延誤是秦山二期這一自主設計、自主建造的我國第一個商用核電站工程難以避免的代價。我想,如果各方面工作做好了,可以減少代價。而我們付出的實際代價大了一些! 其實,我們這個工程還要付出另一方面代價,它是延期發生的。這就是部分國産設備的性能和品質問題影響該電站的可利用率。業主在機組投産後要花費較大精力對這些設備進行更換或改造,以保證電站總體性能。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代價,同樣需要有清醒的頭腦去正視它。現在我們高興地看到,這一問題己得到營運者高度重視,並在逐步解決之中。 總而言之,儘管秦山二期在建造中遇到不少挫折,但我堅信,按國際標準建設、營運秦山第二核電站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資料來源:《核電潮》 作者: 楊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