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程院士、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第二任董事長馬福邦訪談錄
馬福邦,核反應爐工程學家,1994年當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先後任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助理、核電局局長、中核總總工程師等職,1992—1996年兼任秦山M期董事長,現任中核集團公司顧問。
談及秦山二期和第二屆董事會所做的工作,馬總説,我們那屆董事會主要做了三件人事,這三件事對奠定秦山二期的建設基礎是至關重要的。
第一件是購買軟體。這對秦山二期的道路以及核電國産化的進展都有很大的影響。
馬總説,秦山二期原來準備要全部參考國外核電站,通過技術合作來建造國産化的商用核電站。因為日本要價太高,其他國家當時又沒有較新的電站堆型可供參考,經研究,後來中核總決定“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建設秦山二期核電站。以我為主,首先要購買設計軟體。我們自己有能力做的,就自己幹;自己沒有能力做的,從國外買。當時,法國正與我國合作建設大亞灣核電站,借這個渠道,我們決定引進法國的設計軟體並開始與法馬通接觸。法馬通因正與大亞灣談項目,根本不把中國的60萬千瓦核電項目放在眼裏,而且要價特別高。有一次,鄒家華副總理到法國訪問,我也隨同去了。鄒副總理問,為什麼不與法國電力公司(EDF)合作呢?就這個問題鄒家華與我談了一個多小時。在一次酒會上,鄒家華同志説,你們法國人與中國人合作搞核電項目,都得找中核總這位馬先生。EDF和法馬通的總裁馬上拿著酒杯走過來敬酒,態度很好。後來我們與EDF談判,問他們説明秦山二期在我國國産化中的地位,是中法核能合作的重要的帶前提性的項目,請他們聯合法馬通積極響應。他們答應了。當時國家外匯很緊張,我們與EDF合作,並且用部分補償貿易形式以出口鈾産品來抵消購買軟體的部分資金。為此,我們僅用了800萬美元——相當便宜的價格就購買了我們沒有能力設計的全部軟體。不僅省了錢,而且有了技術,為秦山二期單位造價 13 3 0美元/千瓦打下了良好的某礎。
第二件事是在國家沒有撥付資金的情況下,盡最大努力支撐秦山二期項目沒有夭折。
1992年秦山二期初步設計通過國家審查以後,應馬上進行工程立項,申請開工,但當時這項工作沒有及時做,結果正趕上國家調整基建項目,所有未開工的項目一律不再頒發開工證。這使得我們的工作相當被動。一分錢沒有,秦山二期有可能跨臺。
有一次,我把當時任秦山二期總經理的于洪福找來。我説,老于啊,如果要讓這個項目不死,最基本的東西是要保住什麼?老于説,一是設計不能停。如果設計人員散攤了,再要攏起來,那可就難了。二是現場施工不能停。但又不能大幹,要限制進度,維持最低的工作量。我們商量後覺得,要保住這個項目,只能向別人先借錢。我憑著老面子,今天找這個,明天找那個。我只要知道誰家帳上有點錢,馬上就去求人家借。多則幾百萬,少則幾萬隻要是錢,不論多少,全要。當時有人和我開玩笑,説我們是“化緣”董事會。在總公司大力支援下,終於籌到了最起碼能“活下去”的資金,渡過了這個難關。
馬總説,從1992年開始,到1993年,是秦山二期資金最困難的時期,我這個董事長請人吃頓飯都沒錢,所以一兩年都不敢開董事會。就這樣經過多方籌措資金,秦山二期工程的“命”算是保住了。
第三件事是設備採購。設備採購最好的也是最省事的方法就是總包,但價格也最貴。第二種是分包。第三種方法,也是最麻煩的,就是單獨逐件自主多國採購。這種方法,設計院最頭痛,因為介面太多,風險太大,但價格最便宜。我們做了許多工作,説服設計院接受了自主採購的方案。在後來的工程建設中,多國採購確實給設計院增加了很大的困難。可以説設計院一直是在別人的不理解和埋怨中進行工程設計的,但最終的結果證明,我們的設計隊伍經過磨練,真正掌握了技術。可以説,自主採購,既省了錢,又鍛鍊了隊伍,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
在設備採購上,我們還引入了競爭機制,做到貨比三家。設備採購時,正是嶺澳與法馬通談判的關鍵時刻。因為設計軟體是從法國購買的,所以買法國的設備最好。當時法國的態度很冷淡,報價高得不得了,對我們壓力很大。當時,法國人為了拉住廣東的核電項目,在貸款方面利息很低。為此,有的人不了解情況,問我,法國人貸款利息那麼低,為什麼你們不與法國人談。我説,只有白癡只看價格不看利息;只有傻瓜只看利息不看價格。與法國人談不成,我們便利用買方市場的有利條件,採用招投標制。美國、日本、韓國、西班牙等都來投標,而且都帶來了出口信貸,條件都比法國的好。我們堅持貨比三家,最後與西屋公司簽訂了一批合同。迫使法馬通也改變了態度,積極參與,也取得了不少合同。通過貨比三家,僅大件採購最後節約了百分之七八十的資金。
我們在引進設備的同時,不忘國産化,也就是説,用你的錢——出口信貸,買你的設備,們還要留點話讓中國人幹,對此,你還要進行技術負責。譬如,壓力容器,買你一個,我自己要做一個;蒸汽發生器四台,我做一台半。通過這樣的合作形式,使我們國內設備製造能力也上了一個大臺階。如果我們能製造60萬千瓦的設備,就能製造百萬千瓦級的設備。 馬總最後説,總而言之,通過秦山核電二期的建設,為建設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充分發揮了中國的自主能力,我們不僅僅是來圖加工、來圖施工、來圖製造,也做到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現在我們有資格講,中國的核電事業,在秦山二期核電國産化的基礎上,今後肯定能形成自己的智慧財産權,肯定能創新,也肯定會有中國自己的品牌。
資料來源:《核電潮》 作者: 沉香 楊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