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臺灣網首頁  專題首頁  最新消息  最新圖片  瞬間留念  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  大陸農業投資政策  評論大觀
 
 
放我們果農一馬吧
 
 
  來源:      日期:2005-08-10 13:16

 

馬淑靜(臺灣)  
  
  在福州的“海交會”上,33噸臺灣水果一天之內被搶購一空。最近廈門貿易商引進了7種零關稅臺灣水果,包括芭樂、楊桃、白蘭瓜等首次在北京5個賣場上架銷售。

  臺灣水果逐漸在大陸成為一種時尚,快成了高檔水果的代名詞。雖然這次是透過了零關稅、快速通關的優惠待遇,這批水果以空運方式從廈門搶運到北京,但仍然成本大,售價偏高,一般北京市民恐怕還承受不起,最多因為好奇買少量的嘗個鮮而已。

  根據臺灣關稅統計資料,去年1月至2月,臺灣水果外銷總量達37743噸,其中銷往香港及新加坡佔13720噸,其實這些水果大部分轉口銷往了大陸,大陸早已經是臺灣水果的最大外銷市場。目前在大陸比較出名的臺灣水果有鳳梨、芒果、蓮霧、木瓜等等,銷路不俗。在市場上價格比較高,幾乎都論顆賣,動輒賣到一顆上百元台幣。

  臺灣水果憑心而論,確實別具特色,品質比較高。這種成績概非偶然,當歸功於幾十年來臺灣在高經濟價值農作物方面的精心研發工作,各種培植技術確有過人之處。可是雖然具備這種優勢,勤奮的臺灣果農迄今尚未獲得應得的利益。因為臺灣果農生産技術雖高,卻不懂得産銷經營,農産品銷售的管道通常被貿易商把持,農民得不到合理的利潤。

  目前大批銷往大陸的臺灣水果,輾轉運往新加坡或香港,先經過香港海關檢疫,再運往廣州,又要通過繁複的手續。很多臺灣水果取得通關許可後,都已快要過期,最後只好在廣州附近的道路邊擺地攤賤賣,連運費都找不回來。

  不能直接“三通”,多年來給臺灣農民的打擊最沉重。這次大陸釋出臺灣水果免關稅、快速通關等消息,再加上福州海交會上33噸水果出現了熱賣的情況,臺灣的農民團體止不住呼籲,要求臺灣當局拿出行動來!

  臺灣“農民聯盟”的代表人士發表談話,認為大陸多年來向臺灣農民示好,這次釋放免關稅的善意應該是真的,未來更可能進一步開放,臺灣農産品免檢疫通關的優惠措施,當局應主動研擬配套措施,不能再消極被動等對岸的動作。

  主管農業事務的“農委會”主委李金龍,仍然以一成不變的“套話”來應付。他表示:農會及其他農業組織,欠缺國際咨商談判經驗,農産品銷往大陸事宜,最好由“農委會”派員進行“政府對政府”間的談判,不但可以避免被“去政府化”,也較能彰顯臺灣“主權”,保障農民權益。他強調在對岸未清楚説明要開放的免關稅臺灣農産品項目,以及相關配套措施之前,“農委會”絕不會貿然出手。

  一番話意思很清楚,就是一味消極被動不肯做事。這些官員們最注重的是“彰顯臺灣主權”,深怕被“去政府化”!多少年來臺灣有一套最保險的為官之道;按兵不動,少做事多跟著上面喊口號。結果為了彰顯所謂的“臺灣主權”,卻全然不顧臺灣農民切身的權益。

  其實臺灣的農民心裏非常明白,水果銷大陸基本上早已“去政府化”了。並沒有人真的希望臺灣當局在這方面會出力協商,只要“農委會”不干涉,亂定新規則限制水果銷大陸,那就謝天謝地了。農民們心中暗禱,大官們高高在上,千萬不要拿臺灣水果來彰顯“臺灣主權”,放我們果農一馬吧!

  (作者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經理)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