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臺灣網首頁  專題首頁  最新消息  最新圖片  瞬間留念  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  大陸農業投資政策  評論大觀
 
 
臺灣報紙社論呼籲臺當局把握水果和旅遊商機
 
 
  來源:      日期:2005-08-10 13:15

 

  中新社香港六月二日電 臺北消息:國務院臺辦在一日例行記者會上再次對臺灣果農釋出善意,今天出版的《工商時報》和《民生報》就此發表社論,呼籲當局把握水果和旅遊商機。

  《工商時報》發表題為《把握水果旅遊商機》的小社論,文章説,面對大陸積極推動輸入臺灣水果及開放大陸民眾來臺旅遊,有些找不到具有説服力理由的“臺灣優先”論者,竟然以大陸包藏禍心,在臺灣水果源源不絕進入大陸,甚至形成依賴情勢時,會用停止輸入來勒索臺灣為由;同樣,拒絕大陸民眾來臺的説法是怕私渡客及特務。

  文章指出,這樣的理由實在缺乏自信,單純坐收經濟利益的臺灣,有何必要懼怕、畏縮到如此地步?

  文章説,保守估計,臺灣熱帶水果外銷大陸及開放大陸民眾來臺旅遊分別都有百億元新台幣以上商機,對嗷嗷待哺的業者固然極具誘因,對因景氣每下愈況而傷腦筋的當局,何嘗不能借此解套。

  文章認為,兩岸政治上各有主張,必須假以時日,但經貿事務,單純如水果及觀光客的來往,對兩岸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應該就讓市場決定,不但對雙方産業及經濟有益,也可增加兩岸交流與互動,為正式協商累積互信。

  《民生報》發表題為《大陸觀光客可活絡經濟》的社論,文章説,島內觀光業界當前最關心的事,莫過於當局何時與大陸協商,大幅開放大陸客來臺。由於當局遲遲沒有動作,甚至提不出開放的時間表,已引起觀光業界批評與不滿的聲浪。

  觀光産業是臺灣最具未來性的産業之一,因此當局不斷開發建設公園與風景區;而民間推廣社區營造及民宿、休閒農業等,也不遺餘力。不過,臺灣開發觀光産業有待改善的方向絕對不止於此,諸如政府政策、遊程規畫、民間意願及意象宣傳等,都亟須配合。

  文章説,即以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説,業界估計每年可為臺灣賺進七百億新台幣收入,對島內旅遊及周邊産業大有裨益;然而,當局相關單位卻在討論過後遲遲不表態。當局對開放大陸客來臺當然有很多政治考量,但這事的影響卻非僅限于旅遊;臺灣的經濟動能正逐年降低,大陸市場的活水近在咫尺,政治考量似不應總是淩駕經濟的迫切性吧!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