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臺灣網首頁  專題首頁  最新消息  最新圖片  瞬間留念  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  大陸農業投資政策  評論大觀
 
 
臺灣這扇門 何時才能真正打開?
 
 
  來源:      日期:2005-08-09 14:16

 

       
                臺北故宮博物院 
   
   連宋“登陸”在兩岸掀起了“大陸熱”和“臺灣熱”。祖國大陸送給臺灣人民的一連串“大禮”,不僅讓臺灣同胞感受到善意和親情,也讓大陸人民充滿憧憬。就像臺灣的孩子們希望早日見到來自大陸的大熊貓一樣,我們也期待著能夠早日品嘗到久負盛名的臺灣水果,早日徜徉在寶島的美麗風光中……5月20日,國家旅遊局就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的相關事宜作出説明。國家旅遊局提出,希望臺灣方面儘快改變其對大陸居民赴臺觀光進行分類的做法,儘快授權臺灣方面民間旅遊機構就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與大陸方面進行磋商。同日,臺灣“行政院長”謝長廷表示,對大陸居民來臺觀光“基本歡迎,但要做好配套措施”。

  真正實現臺灣遊,我們還有多長的路要走?為吃到豐富而便宜臺灣水果,我們還要等多久?我們還面臨著哪些障礙,還要克服哪些困難?一句話,兩岸花開,尚需多少時日?……

  名副其實的“寶島”

  ●中國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臺灣地形多樣,山地和丘陵約佔總面積的2/3。中央山脈縱貫南北,和玉山山脈、雪山山脈、阿里山脈和臺東山脈構成了臺灣的五大山脈。海拔最高的玉山主峰為395l米,被稱為"臺灣屋脊"。平原則主要分佈在西部。臺灣地形落差很大,所以河流均非常短小,而且水量豐沛,水流湍急,因此蘊藏的水力資源豐富。據統計,臺灣水力蘊藏最高達530萬千瓦,是中國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臺灣水力資源分佈,受河流水系分佈的影響,蘊藏量呈現多西多東少的狀況,西部水系的水力資源約佔全島總蘊西藏量的73.2%,東部水系佔26.8%。在臺灣的河流中,有水力蘊藏的河流共有25條,其中大甲溪和濁水溪的水力蘊藏量佔了全島的一半左右。其他水力資源蘊藏量較大的河流主要有淡水河、秀姑巒溪、高屏溪、立霧溪、花蓮溪、烏溪、和平溪、曾文溪、卑南溪等。但由於河流落差太大,臺灣無一條河流能夠行船。全島年平均降雨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基隆平均每年競有200多天下雨,素有“雨港”之稱。

  ●中國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省份。臺灣地處亞熱帶,植物資源與生物資源豐富,從平原、丘陵至高山,可以同時呈現出熱帶、溫帶和亞寒帶的植物景觀。

  森林資源是臺灣最具規模的生物資源,天然森林覆蓋面積曾佔全島土地面積的2/3,相當於江、浙、閩三省的森林覆蓋面積的總和。如今全島的森林面積約為186萬公頃.佔全島土地面積的52%,是中國森林覆蓋率最大的省份。林木種類繁多,近400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有300多種。臺北的太平山、臺中的八仙山與嘉義的阿里山,是臺灣三大著名林區。

  ●種植和裁培的作物種類在百種以上。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高梁、甘薯、大豆等;經濟作物包括甘蔗、茶葉、花生、芝麻、煙草、棉花、蘇麻、劍麻、香茅草等。其中,早年稻米、甘蔗、茶葉並稱為"臺灣三寶"。蔬菜種類多樣,四季生長,常年不斷,從普通的白菜、番茄、黃瓜,到竹筍、蘆筍、蓮藕,以及本地特産山葵、牛蒡、黃鵪菜、九層塔等,種類繁多。

  ●蝴蝶王國。臺灣溫暖濕潤的氣候,豐富的植物群係,為動物的繁衍和生長提供了良好條件。1998年最新公佈的研究成果顯示,臺灣動物種數合計25151種,特有種lll95種,原生種保育類174種。在臺灣眾多的動物、島類、昆蟲中,最有名的是蝴蝶,計有10科,400多種,臺灣因而被稱為“蝴蝶王國”。

  ●海洋生物牧場。據統計,臺灣海域共有魚類19l科,597屬,1276種,還有蝦、蟹以及各種藻類、貝類等,因而被稱為天然的“海洋生物牧場”。臺灣珊瑚産量曾佔世界市場的80%左右,因此臺灣也被稱為“珊瑚王國”。

  到臺灣去看什麼

  高山青 澗水藍

         
                 阿里山


  多變的地形、溫潤的氣候孕育了許多特殊的自然生態系統和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觀。從清代開始,臺灣就有“八景十二勝”之説。隨著現代旅遊事業的發展,新的景點和風景區不斷被發現和開發出來。

  阿里山風景區。阿里山位於嘉義縣東北,是大武巒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總稱。山勢陡峭,氣溫垂直變化很大,形成了不同類型的生態群落,從山下到山頂分別生長著熱帶、溫帶和寒帶十幾種林木,從而形成了阿里山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阿里山的雲海、森林和日出被譽為三大奇觀。

         
                 日月潭
  

日月潭風景區。位於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是“臺灣八景”中的絕勝,人們常把它的天然風姿同杭州西湖相媲美。日月潭是臺灣最大的天然湖,為玉山和阿里山澗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潭中有一島,遠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因此曾得名“珠子嶼”,現在叫“光華島”。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狀如同日輪,是為日潭;南半湖狀似上弦之月,是為月潭。

  日月潭之美在於其位於群山之中,高峽平湖,相映成趣,四週蒼鬱的森林和湛藍如鏡的湖水形成了和諧的審美效果。更為奇特的是其晨昏景色各有不同,特別是每當夕陽西下時,日月潭畔霧靄四起,輕紗般在湖面上飄來蕩去,若此時恰有月亮東升,則日光月影相映潭中,優雅寧靜,如臨仙境。

  魯閣幽峽風景區。位於臺灣東部花蓮縣境內,由一條20公里長的大理石峽谷構成,兩岸懸崖峭壁,以雄偉險峻著稱,若以景色優美論,則以錐麓大斷崖為最。崖上草木不生,崖下溪谷中怒流飛瀉,一靜一動,形成了衝擊強烈的視覺效果。

         

  南灣極點風景區。主要指臺灣最南部的一系列秀美的景點,包括臺灣最南端的鵝鑾鼻以及四重溪、佳洛水、貓鼻頭、風吹沙、船帆石等十幾處風景點。鵝鑾鼻是中央山脈的余脈,臺灣地形到這裡忽然變窄,直插入波濤洶湧的巴士海峽,其名稱就是因其形狀而來。這個風景區因其風景秀美、景點密集著稱,被認為是臺灣最有發展前途的旅遊名勝。   
   
  烏來風景區。位於臺北縣,是臺灣風景區中歷史最久、最負盛名的山鄉風景區之一。風景區內最有名的景點是烏來飛瀑。烏來瀑布在遊仙峽谷盡頭、南勢溪右岸,瀑布長82米,寬約10米,是由來自兩個不同方向的水流匯于一個出口,飛流直下,極為壯觀。晨昏之際,山頂上瀰漫著濃濃的白霧,瀑布破霧而出,勢如蛟龍出水,其壯美令人嘆為觀止,故此烏來瀑布又有“雲來之龍”的美稱。

  臺灣多溫泉。據統計,共有溫泉80多處,“烏來”的地名就是因溫泉而起。“烏來”一詞為原住民泰雅族用語,意思就是“冒煙的熱水”。其中著名的北投溫泉,泉涌之處水溫很高,竟可以煮雞蛋。也正因為如此,北投溫泉終日被水霧籠罩,平添了幾分神秘。其他著名的溫泉還有四重溪溫泉、關子嶺溫泉等,均吸引了大量的遊客。

  歷史遺跡記錄臺灣人民斑斑血淚和英勇抗爭歷史

  歷史的縮影

 
位於高雄市左營的清代鳳山縣治舊址,
始建於康熙六十年(1721年)
  除了自然景觀之外,臺灣豐富的歷史遺跡和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也構成了頗具吸引力的旅遊資源。

  臺灣的歷史遺跡很多,分佈于全省各地。從這些遺跡中可以看出,兩岸係出同源,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大陸很早就有居民到臺灣謀生,明清兩代,更是有大量的大陸移民,特別是閩、粵兩省的移民,跨過臺灣海峽,到臺灣定居,對臺灣的開發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今日在臺灣猶可以看到當年先民篳路藍縷開發臺灣的足跡,如當年用於灌溉的水利工程曹公圳、八堡圳等。

  臺灣在歷史上先後經歷了荷蘭、西班牙、日本的殖民人侵和統治,相關的歷史遺跡記錄了臺灣人民的斑斑血淚和英勇抗爭的歷史。赤嵌樓為荷蘭殖民者1650年修建。在臺灣遺跡中佔有重要地位。有人説,不遊臺南,等於沒到臺灣。而不登赤嵌樓,等於沒到臺南。鄭成功收復臺灣時,接受荷蘭人投降也是在這個地方。後來,鄭成功改赤嵌地方為東都明京,置“承天府”於此。清道光年問,赤嵌樓因地震而被毀,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赤嵌樓是清光緒年間重新修建的。   
   

 
 赤嵌樓 
  反映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歷史遺跡更多,如“總統府”(原臺灣總督府)、臺北賓館(原總督官邸)、臺灣博物館(原總督府博物館)、臺灣土地銀行(原勸業銀行臺北分行)等。麻豆總爺糖廠、橋仔頭糖廠等建築也都已名列古跡之中。

  同樣,反映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抵抗侵略的歷史古跡更多。鄭成功以偏師剋敵,收復臺灣,在臺灣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被稱為臺灣的“開山聖王”。現在臺南市開山路的延平郡王祠、金門縣南郊的開山聖王像,均反映了臺灣人民對這位民族英雄的懷念和景仰。日據時期,臺灣人民進行了不屈的抵抗,其中以乙未割臺(1895年)時的抵抗最為猛烈。今日在彰化八卦山,可以看到當時抗擊日軍時所用的炮臺和後人為紀念當時戰鬥中戰死將士的紀念碑。此外,日據時期震撼全臺的霧社起義戰場舊址,也立有紀念碑,供後人憑吊。

  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三百多年前,一個德國人旅行臺灣之後所
描繪的鄭成功軍隊攻打熱蘭遮城
反映中華文化在臺灣傳播、生根的歷史遺跡也很多。鄭成功復臺以後,儒家文化開始在臺灣紮根,臺灣形成了文風鼎盛的局面。諸多祭 祀孔子的孔廟就反映了這種情況。目前臺南孔子廟、彰化孔子廟與臺北孔廟都是臺灣重要的古跡。

  臺灣的宗教信仰也和大陸一脈相承。當時開發臺灣的先民將在大陸家鄉的神祗“請”到臺灣,進行祭拜,謂之“分香”。如今我們在臺灣可以看到的開漳聖王廟、媽祖廟等,均是如此。

   臺灣豐富的文物也成為旅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其中以臺北的故宮博物院為最。該博物院位於臺北市郊外雙溪,佔地1200畝,按照北京明清故宮式樣于1962年動工興建,1965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那天落成,所以也稱中山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數量不是太多,但是精品很多,主要是當年國民黨敗退臺灣時帶去的。其中的書畫、青銅器,瓷器、玉器、古籍善本均價值連城。如

 
 臺南孔子廟
玉器中的新石器時代的鳥紋玉飾、清代的翠玉白菜蟈蟈,青銅器中的商代獸面紋方尊,書法中的王羲之的《快雪時晴貼》,繪畫中的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韓幹的《牧馬圖》等,還有為數眾多的宋元古籍善本,都是無上的國寶。

  臺灣的原住民文化也很獨特。臺灣的原住民分為山地原住民和平地原住民,一般來説統稱為高山族,分為雅美族、排灣族、卑南族、魯凱族、阿美族、鄒族、布農族、賽夏族、泰雅族、邵族等10族。

  臺灣的多樣化人文景觀,也吸引了大量的遊客。臺灣有許多富有特色的地方小吃,如桃園的黑豆干、新竹縣的柿幹、臺中縣的雪花齋小月餅、彰化縣的蜜餞、宜蘭

 
媽祖慶典
的羊羹、臺東的柴魚等,都令遊客流連忘返。

  由於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發展旅遊業早已列為臺灣經濟發展重點之一。為了推動旅遊業的發展,臺灣當局1982年設立了第一個“國家”風景區--墾丁風景區。隨後,自1984年起陸續有東北角海岸、東部海岸、澎湖、大鵬灣、花東縱谷、馬祖及日月潭等七個“國家”風景區成立,1999年起北海岸、觀音山、獅頭山、梨山、八卦山及茂林等六處風景區相繼成立。其中獅頭山、梨山及八卦山等三處風景區合併成立“三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01年再陸續成立阿里山、茂林等二處“國家”風景區。

  臺灣遊之夢何時圓

  從國民黨敗退臺灣起,臺灣的旅遊業就帶有泛政治化的特徵。國民黨當局將發展

 
烏來瀑布
旅遊業與“反攻大陸”掛鉤,使其具有明顯的政治傾向性。蔣介石就説,發展觀光事業主要是因為其有助於經濟發展,亦即有助於充實“反攻”力量。而且這一時期,特別是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臺灣成為美國的後勤補助基地和官兵休假地,旅遊業一度興旺。為加強華僑的向心力,臺灣當局將國際旅遊業海外促銷力量放在華僑社團身上。如上世紀70-80年代,日本遊客訪台大都由當地的華僑華人旅行業者組織。同時,臺當局還對華僑到臺灣觀光旅遊採取諸如提供出人境簽證便利等一系列優惠措施,華僑遊客市場佔臺灣國際旅遊業海外市場份額多在15%以上。為了和“非邦交”國家增進“實質關係”,臺灣當局在許多國家和地區設立觀光之類的半官方機構,從事“實質外交”,藉以維護臺灣當局的“國際地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整個臺灣的旅遊業一直不景氣,從業人員的就業壓力很大,甚至面臨著嚴重的生計問題。

  民進黨上臺以後,更是變本加厲貫徹“政治挂帥”旅遊政策。迫於壓力,2002年臺灣當局宣佈從當年年初開始,開放大陸人士赴臺旅遊,這一消息讓不少的大陸游客躍躍欲試,也讓島內從業者歡欣鼓舞。但他們的願望最終還是卻落了空,因為臺灣當局對大陸人士赴臺旅遊的限制非常嚴格。  

    那麼,臺灣如果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旅遊,會給臺灣創造出多少商機呢?據臺灣“交通部”估算,如果全面開放大陸人赴臺旅遊,以一天到臺遊客1000人、每人停留10天、一天平均消費207美元計算,一年至少有257億元新台幣(4元新台幣約合1元人民幣)的收益,而且還可以解決不少人的就業問題。   
  

 
 北投溫泉

  另據臺灣商業總會估計,以每增加1名大陸人到臺灣旅遊、在臺每天消費150美元、每次旅遊天數平均8天、每年開放100萬人次到臺灣旅遊計算,每年至少可以創造400億元新台幣的旅遊産值;若進一步開放到250萬人次,就可以創造上千億元新台幣的商機,且臺灣的交通、食宿、購物和遊樂場等相關産業産值也可實現2.7倍的增長。因此,開放大陸居民來臺旅遊,對臺灣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機會而言,絕對是利多。

  對於臺灣當局遲遲不願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旅遊,臺灣旅遊業者微詞頗多。臺北市旅行社同業公會理事長曾盛海説,“開放大陸人士來臺觀光一直是觀光業者的共識與期待”。他認為,“開放大陸人士來臺觀光,不僅可以增加民間的各項交流,同時對臺灣低迷的景氣也有助益”。而此前一項調查顯示,臺灣約八成旅遊業者樂見開放大陸人士來臺觀光。

  但是針對大陸將開放民眾來臺旅遊一事,陳水扁卻還是在進行泛政治化的解讀。他質疑大陸的誠意,説大陸只是“對人有興趣,對貨物沒興趣,誠意在哪?”但是民間卻反映熱烈,不但廣大旅遊業者支援,島內旅遊類股票更是成交量大漲,連續開高走高。看來,臺灣當局想阻攔是比較困難的。

  何時吃到便宜的臺灣水果

  擴大臺灣水果到大陸銷售,更是展示了祖國大陸對臺灣同胞的關愛之情。

  由於臺灣土質、氣候等自然條件優越,尤其能適應熱帶、亞熱帶水果及溫帶水果的栽培和生長,素有“水果王國”之稱,常見的水果有香蕉、鳳梨(鳳梨)、柑桔、龍眼、木瓜、芒果、番石榴、蓮霧、人參果、酪梨、仙桃、百香果、香瓜梨等。近年來,臺灣水果品種改良十分成功。草莓、楊桃和釀酒葡萄“臺玉”等,均為産量高、品質優良的新品種。

  但是,臺灣的農業也越來越面臨困境。臺灣加入WTO後,面臨著外來水果和蔬菜的競爭。有數據表明,由於受到外來水果的影響,臺灣水果價格在幾年內下滑了20%。由於臺灣地區的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水果生産的成本不斷增加,果農的利潤空間日益被壓縮,中、南部農民的生活陷入困境。更重要的原因是受市場的困擾。臺灣的市場狹小,消化農産品的能力有限,同時,由於臺灣水果生産分散,沒有足夠的能力擠入世界市場。而大陸市場則由於臺灣當局人為的原因遲遲不願開放,這個問題就變得越來越嚴重。

  水果的時令性很強,在成熟季節一起上市,使得當地市場擁擠不堪。所以,每到收穫時節,就出現大規模的降價。

  在島內經常滯銷的臺灣水果在大陸的銷售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以青棗為例,大陸市價是臺灣的3倍;再比如蓮霧,大陸市價是臺灣的2倍。臺灣一箱釋迦(番荔枝)在大陸價錢大約合485元,比島內價格多了40元。

  然而,臺灣水果目前在大陸水果市場上的佔有份額很低。去年臺灣的12種熱帶水果出口至大陸金額為163.7萬美元,僅佔大陸水果進口總額1.47%,而在距離臺灣很近的廣州,臺灣水果的市場佔有率也不到10%。還有很大的潛力。進一步説,目前在內地銷售的臺灣水果價格是産地價格的幾倍,一些業內人士推測,如果一旦實現了臺灣水果以零關稅進入大陸,臺灣水果的價格可能有一半的下降空間。另外,臺灣水果進入大陸市場的農産品須經第三地,時間長、風險大,提高了成本,造成其銷售價格偏貴,影響了銷售。一旦解決了這些問題,成本降低的空間更大,其銷售額進一步上升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在祖國大陸作出了開放臺灣水果到大陸來銷售的決定之後,祖國大陸各口岸紛紛出臺通關便捷措施,構建“綠色通道”,保證臺灣水果在最短的時間內進人大陸市場。天津海關決定,在原來保證7小時通關時限的基礎上,對臺灣進口農産品實施更有力的便捷通關措施,海關將在最短的時間內完結各項通關手續;對蔬菜、水果等有特殊保質保鮮要求的農産品採用專用通道,快接快放,確保其在口岸通關不等候不滯留。廈門海關則表示,為確保臺灣農産品及時通關,該關已要求各業務現場做到及時審核報關單、及時列印稅單、及時放行報關單,遇到查驗及時辦理;對於存活時間較短的特殊農産品如蝴蝶蘭等按鮮活貨物快速辦理通關手續;在符合海關監管要求的前提下,企業提前向海關申請的,海關可按提前報關予以辦理。臺灣水果登陸已經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但是民進黨當局對開放農産品到大陸銷售卻表現得心不甘情不願。臺灣“農委會”官員表示,對於民間團體推動農産品赴大陸銷售,當局不會“冷處理”,但同時又表示要“持續觀察、審慎評估”。陳水扁稍前表示,如果“臺灣水果去免關稅,大陸的水果可能也要求來臺免關稅”,“農民會欲哭無淚,農民變成農奴”,表達了反對的態度,給臺灣農民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目前臺灣有350多萬農民,大部分分佈在中南部。長期以來,民進黨一直以片面的“本土化”口號來進行動員,騙得了許多不明真相的農民的支援,特別是高雄市、高雄縣、雲林、彰化、臺南、嘉義等七縣市,一直被民進黨視為是最大的“票倉”。而在北部縣市,特別是在大臺北都會區,民進黨的支援率則相對較低。

  其實,民進黨當局真正害怕農産品開放到大陸銷售後,臺灣農民會受到大陸的“統戰”影響,從而放棄對民進黨的支援。陳水扁就公開表示,“農業交流是大陸的統戰手法,找南部農民下手,就是要挖民進黨的‘根’。”所以,雖然明知道兩岸交流和臺灣農産品到大陸銷售會給農民帶來現實的利益,但是民進黨當局為一黨之私,卻一直不肯開放。

  民進黨當局的這種做法引發了臺灣廣大農民的不滿。早在江丙坤訪問大陸時,祖國大陸就釋放出開放臺灣農産品進入大陸的善意,民進黨當局卻要“法辦”江丙坤,從而引起了南、中部農民的強烈反彈,農會甚至計劃組織發動農民北上游行抗議,使民進黨頗為尷尬。另外,在最近的農會改選中,國民黨更是把各地各級農會的領導權重新奪了回來。這折射出作為民進黨重要支援者的農民,已對民進黨當局的農經政策頗為不滿。

  大熊貓何時安家臺北

  至於大陸表示,將送兩隻大熊貓到臺灣安家落戶,更是臺灣人民所期盼的。臺灣媒體的民調顯示。近70%的民眾贊成臺當局應接受大陸贈送的熊貓。國民黨發言人鄭麗文説,這是大陸出自真心地向臺灣人民釋放的最大善意,“相信臺灣人民會看得到、感受得到”。臺北市長馬英九表示,如大陸熊貓未來被送到臺北市立動物園,相信每年可增加一百萬名遊客。5月7日上午,甚至有民間組織舉行“萬人簽名活動”以支援熊貓來臺灣安家。

  島內的傳媒公司據説也看中了熊貓的偶像與商業價值,擬以其為主角製作動畫片。也有業者表示,5月底將推出玩偶、抱枕、杯子及文具等600至700種熊貓等相關商品。不僅如此,在今年lO月還會推出90本熊貓為主角的互動式兒童學習讀物。

  但是,“臺聯黨”主席蘇進強説,“熊貓等都是統戰工具”。民進黨認為,大熊貓是大陸的“統戰工具”,是“披著親善的外衣,來達到矮化主權、分化臺灣之目的”。陳水扁則表示,他“不會從統戰不統戰的角度來看待此事”,“但熊貓是屬於保護動物,必須慎重考慮”;對於大陸游客赴臺灣旅遊,陳水扁也表示出了不同的意見。

  臺灣當局根本的錯誤就在於仍對大陸放出的這些善意進行泛政治化解讀。在這些錯誤解讀的背後,其實是臺灣當局對兩岸交流擴大的恐懼,對自己政治影響力的不自信。

  面對島內出現的大陸熱,民進黨當局早就如坐針氈,必欲去之而後快。雖然大熊貓“只有黑白,沒有藍綠”,還是被扣上了“統戰”的帽子。其實,民進黨真正怕的是大熊貓的超人氣引發新一輪的大陸熱,因而對這一台灣民眾期盼了十幾年的願望也極盡打壓之能事。

  兩岸交流已經是大勢所趨。連宋訪問大陸已經為兩岸的和解開啟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此風一開,斷非人力所能阻遏。因此,民進黨當局目前最明智的選擇就是順應時代潮流,放棄“臺獨”立場,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早日實現。畢竟,這是對兩岸人民都有利的事情。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