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臺灣網首頁  專題首頁  最新消息  最新圖片  瞬間留念  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  大陸農業投資政策  評論大觀
 
 
瓊臺農業合作發展面臨新機遇
 
 
  來源:      日期:2005-08-09 16:12

 

   臺灣、海南,中國兩個最大的島嶼,有著相近的自然和氣候條件,1987年底,臺灣農民陳利通來海南三亞投資農業,拉開了瓊臺農業合作的序幕。目前,在海南的臺資農業企業已發展到近400家,實際累計投資2.5億美元,承租土地約18萬畝,引進臺灣優良品種80多類500多個,瓊臺農業合作實現了飛速發展。

  隨著我國加入WTO進程的不斷深入和國際市場環境的變化,瓊臺農業合作發展出現了新的機遇,臺灣一些獨具戰略眼光的投資者開始瞄準海南的農業項目,內地企業家同樣也將海南作為投資農業的一塊寶地。

  一、臺灣本島農業正在加速外移,瓊臺農業合作發展面臨新機遇

  l、臺灣加入WTO後,臺灣農業領域面臨市場開放與國際廉價農産品的進口衝擊,加上臺灣當局依WTO的規定,對原來給農業每年117億新台幣的財政補貼給予削減,2000年已開始削減20%,因此目前臺灣農業發展壓力極大。

  2、臺灣當局大陸農業政策將受到WTO規範的挑戰,將被迫對現行針對大陸農産品進口與對大陸農業政策進行調整,擴大開放範圍。如:2002年,臺“農委會”評估建議將屬“專案審查類”的500多項農漁牧産品開放臺商到大陸投資。這就為兩岸農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創造了條件。

  3、據臺灣有關部門《關於加入WTO與農業之影響評估》報告顯示,入世後臺灣的水稻、雜糧、蔬菜等産業生産面積將大幅減少,這將給臺灣現今近370萬農民作業帶來新的困難,預計目前已出現10萬勞動力過剩。

  4、臺灣農業生産的自然等條件目前正在不斷惡化。

  (1)臺灣農業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據臺灣生態專家的估計,臺灣今天的農業成就,無法恢復以前的臺灣生態。早年臺灣為發展農業,鼓勵農民大肆砍伐森林,開墾山坡來建果園,其結果農民富了,但犧牲了生態,代價是水土流失,造成更大的災害。惡劣的自然環境反過來制約了農業的繼續向前發展。

  (2)臺灣勞動力工資高,人力資源成本昂貴。60年代中期以後,臺灣農業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農業與工商業的勞力競爭不斷加劇,導致島內的勞動力價格逐年攀升。目前臺灣農業勞力價格相當於海南農業勞力價格的20倍。勞動力價格高,加大了産品成本,削弱了臺灣農業的競爭能力。

  (3)臺灣土地價格昂貴,農業擴展空間有限,規模狹小。臺灣土地存量少,城鎮及工商等行業與農業爭地矛盾突出,導致地價居高不下。由於地價昂貴,農業擴展規模很難,面積狹小,據臺灣有關資料顯示:臺灣的家庭農場面積小且分散,家庭農場平均每戶有耕地1.88處,農場70%在20畝以下。臺灣的農場面積狹小且零散,不利形成規模批量生産。

  臺灣農業基於遇到上述諸多不利因素,預計入世後,臺商在大陸投資農業將迅速增加,投資地區除以福建、海南為重點外,還向華南、華北等地區全面展開;投資領域也日益多元化,從一般種植業向畜牧業、水産、水果、花卉、人、中草藥等多元發展;投資方式也將向品種改良、設備引進、加工、保鮮、包裝、銷售一體化發展,産品將從外銷為主轉向內銷和外銷並重,形成兩岸農業産業新的分工佈局和合作模式。可以預見,未來兩岸農業合作領域的合作前景廣闊。

  另外,東南亞投資環境的諸多不利因素,客觀上給海南農業吸引臺資送來了機會。目前,東南亞地區在社會、治安等方面存在較為嚴峻的問題,加上不同的語言及習俗等,致使臺商前往投資存在人身財産安全得不到保障之憂慮。儘管臺灣當局在對外投資上極力推動“南向”政策,阻礙“西進”投資大陸。但是,臺商基於大陸的良好投資環境及廣闊的市場,利益驅使,爭先恐後首選“西進”。

  同時,加入WTO後,隨著金融業對外開放市場,給瓊臺農業合作也産生了融資的新渠道。加入WTO,隨著金融業對外市場的開放,一些臺資或外資銀行可以順利進入大陸及至海南,這樣農業的融資市場進一步拓寬。因此,長期困擾瓊臺農業合作的融資難問題將有望得到解決,這將非常有利於臺商在海南進行擴大再生産。

  二、瓊臺農業合作發展狀況

  (一)臺資在海南投資的基本情況

  1987年底,臺灣農民陳利通來海南三亞投資農業,揭開了臺商投資海南農業的序幕。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臺資農業企業己成為海南熱帶高效農業的一支生力軍,活躍在海南農業的各個領域,並以其優良的種苗、先進的技術、現代的經營方式和市場銷售網路等方面的優勢,有效地輻射、帶動了海南農業産業朝現代高效農業方向發展。

  目前,海南臺資農業企業近400家,實際累計投資2.5億美元,承包土地約18萬畝,引進臺灣優良品種80多類500多個,其中:己經培育成功並在大田推廣的有64類142個優良品種。目前生産成規模、成批量的農産品有:水果類主要有芒果、香蕉、鳳梨、蓮霧、印度棗、蕃石榴、火龍果、蕃荔枝、楊桃等:瓜菜類主要有洋香瓜、哈密瓜、木瓜、南瓜、小番茄等;花卉類主要有馬拉巴栗、金錢樹、蘭花以及各種竹木盆景等;水産品類主要有單性羅非魚、中華鱉、白蝦、草蝦、鮑魚及其他熱帶經濟魚類。從經營效益方面來看,表現出以下特點:養殖業的效益比種植業好;在養殖業中水産業比畜禽業好,在水産業中海水養殖比淡水養殖業好;在種植業中規模在200至500畝間的企業效益相對較好。臺資農業企業主要分佈在海口、三亞、瓊海、文昌、萬寧、陵水、定安、澄邁、儋州、昌江等九個北部、東部及南部的沿海市縣。

  (二)臺資企業的生産經營情況

  海南臺資農業是外向型農業,80%産品外銷,擁有廣闊的國際市場。據不完全統計,海南省臺資農業企業從事出口貿易的有34家,年出口創匯4217萬美元。經當地海關出口産品的臺資企業16家,年出口創匯2259萬美元。經異地海關出口産品的臺資企業18家,年出口創匯1958萬美元。目前,列入海南省境外企業出口50強的臺資企業為鐘堡木業、如來木業、東吉水産、綠寶農業、新海洋水産等。

  海南臺資企業出口産品有5大類約15個品種,它們分別為:一是傢具及木器産品,産品銷往美國、歐洲、東南亞及臺灣;二是水産品,包括魚、蝦、珍珠及貝殼工藝品,産品銷往美國、日本、南韓及臺灣;三是水果産品,包括鳳梨、芒果、荔枝、洋香瓜、木瓜,産品銷往香港、日本、加拿大;四是花卉産品,包括馬拉巴栗、金錢樹,産品銷往歐盟、香港;五是保健品和食品,由綠寶農業和華億食品2家企業生産出口,銷往臺灣。

  但海南省臺辦的調研結果也顯示,臺資農業繼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有一個大的發展階段後,在瓊臺資農業約一半沒能迅速發展,有的還陷入了困境。統計表明, 截止目前,海南臺資農業現正常經營的248家,停業的亦達115家。

  (三)海南臺資農業的發展趨勢

  海南臺資農業企業通過十多年摸索經營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經驗教訓,認識到海南的“投機”農業、“暴利”農業時代已經過去,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依靠産品品質和批量,因此,臺商投資行為日趨走向理性。

  1、臺商投資向多領域、長期性轉變。90年代中期以來,臺商投資轉向長期農業,投資領域由點到面,逐步輻射擴大到種植業、海淡水養殖業、畜禽養殖業、農副産品加工業、休閒觀光農業等各個方面。投資期限普遍為30-50年。有些臺商轉讓在臺的家業,舉家搬遷來海南,祖孫三代在海南安居樂業。

  2、臺資企業與當地企業和農民走向分工與合作。臺商和當地農民及農業生産單位根據各自的優勢進行分工與合作,臺資企業側重種苗的引進、繁育、技術指導和市場銷售,當地業者側重大田生産,雙方攜手合作進入市場。

  3、海水養殖業成為新的熱點和亮點。這幾年,高投入、高技術含量的海水養殖業發展迅速,工廠化和淺海網箱養殖鮑魚、淺海養殖優質海魚、高位池養蝦取得較豐厚的回報,顯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據臺商養殖鮑魚大戶呂梁鑒説,海水養殖業的回報率將是IT産業利潤的6倍。臺灣水産養殖業比較先進,未來瓊臺農業合作的重頭戲將是海水養殖業。

  4、臺商選擇項目立足於國內外市場,專業化程度提高。過去臺商投資農業,主要依託臺灣的優良種苗,搞種苗繁殖基地,高價銷售種苗,或者利用海南氣候、勞力等優勢條件進行季節性生産,銷往大陸市場,取得“暴利”。現在,種苗市場基本飽和,臺商過去依託的優勢條件基本喪失殆盡。因此,近些年來,臺商選擇農業項目投資,向國內和國外市場並重及資金、技術密集型方向發展,並力求專業化經營,提升品質。雖然這幾年臺商投資海南農業的項目相對量不多,但項目的技術含量、投資規模和市場跨度卻大幅提高。

  三、瓊臺農業合作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海南臺資企業這些年來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很多臺灣企業卻效益不高,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問題,也成為今後臺商和其他投資者的有益參考。

  (一)非專業人員負責經營的超過半數。根據對海南220家臺資農業企業的調查,由農業專業人員經營的11家,佔企業總數的5%;由臺灣農民經營的87家,佔40%;由非專業人員經營的122家,佔55%。由農業專業人員經營的企業,絕大部分都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成為海南現代高效農業的“示範”樣板。由臺灣農民經營的企業,憑經驗經營,尚能保持正常運作。由非專業人員經營的企業,因缺乏專業技術,經營不善,又盲目追求農場規模,結果農場入不敷出,生産難於為續。目前關閉或停業的絕大部分都是非專業臺商負責經營的企業,因此,臺資農業企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非專業臺商經營。

  (二)後續生産資金來源困難。農業是投資週期長、風險大、回報率低的弱勢産業。據了解,臺資農業企業普遍存在著資金緊缺的問題。造成資金短缺的原因:第一,臺商原本資金就有限。絕大多數來自臺灣的農民或小商人,資金原本就很少;有的臺商資金又被房地産等其他投資所拖累。第二,兩岸關係的客觀現實,臺商普遍持留“一手”的心態,盈利返流臺灣。第三,臺灣當局的“南向”政策,為臺資進入大陸設置阻礙。第四,大陸的金融機構,由於臺商的貸款抵押物無法確認和保障等問題,不予貸款。因此,臺商成為兩岸金融業的“棄兒”。目前,臺商的生産資金只能靠自身的內迴圈來調節,經營效益好的,就能正常生産乃至擴大再生産,經營效益不好,只好壓縮生産規模,苦苦支撐著門面。

 (三)海南投資軟環境存在的問題挫傷了臺灣投資者積極性。主要表現在:一是國家新舊政策更替而産生的問題,未能穩妥處理,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如:土地政策,新《土地法》規定,農業用地不能徵用,只能租用且租期為30年。之前,臺商租用農業用地的期限有30年、50年、70年不等,有的甚至已經徵用並取得《土地使用證》。現在又要求臺商按新《土地法》規定,重新辦理原有農地的租用等手續,但政府對臺商提出的已多繳的地租和土地徵用款怎麼處理等問題,卻未能妥善解決。二是有的政策法規執行不規範,標準不一,臺商怨聲載道。如:稅費徵收問題。同一産品,有的地方以畝為單位估算稅費,有的地方以車為單位估算稅費;地區不同,徵稅費標準不同;同一轄區,徵收對象不同,收費的標準也不一樣。臺商對徵收農業稅費本來就很不滿,因為在臺經營農業不但不繳稅,相反政府還給予一定的補貼。三是誠信問題。有的幹部和群眾言而無信,出爾反爾,甚至故意刁難,弄虛作假,弄得投資者心灰意冷。由於投資軟環境存在著諸多問題,臺商投訴糾紛案連年不斷,協調處理臺商糾紛案成為臺辦一項長期而繁重的工作任務。

  (四)海南農業結構不合理,農産品加工業滯後、短腿。據調查:目前兩岸農業合作中種養業與産品加工業的比例約為10比1,種養業的數量不僅多而且規模大、産量多,加工業卻少又小。由此導致種養業的農産品基本上以初始態進入市場,風險大,時有發生“爛市”現象。近年來,海南農業生産技術和規模都上了新臺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因此,農産品以初始態銷售市場取得可觀利潤的時代已成歷史。所以,瓊臺農業合作眼前遇到的瓶頸之一就是農産品加工業滯後、短腿。

  (五)臺商與當地農民的矛盾與利益衝突問題。臺商憑資金、經營理念等優勢,大舉租讓土地開發,造成與農民爭地的矛盾;臺商又依託技術、品種等優勢,生産出優質産品,搶佔農産品市場,衝擊了農民的利益。與此同時,當地農民依託土地及勞力的優勢,模倣臺商的經營方式,生産出同類産品,以低價銷往市場,衝擊臺商的産品銷售市場,影響臺商的利益,特別是“短、平、快”的農産品最易産生類似衝突,這一矛盾隨著市場開放和産品競爭的加劇,可能會更加突出。   

  四、海南把握瓊臺農業合作新機遇的對策

  瓊臺農業合作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海南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新形勢、新機遇與新問題,海南已研究出相應的對策。

  (一)制定和實施相關的政策及措施,促使“試驗區”按預設規劃運作併發揮應有效用。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作為現階段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主陣地的使命,任重而道遠。從目前的建設情況看,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和效果。因此,海南將建議中央在“試驗區”建設方面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實施相配套的方針政策。

  (二)從瓊臺大農業觀出發,著手將海南建成臺灣農産品的生産供應基地和出口國際市場的替代基地。因應臺灣農業加入WTO後發展空間越狹窄的境況,海南將從瓊臺大農業觀出發,引導臺灣農業向海南延伸發展,使臺灣農業變為整個中國農業的一部分,促進瓊臺農業的優勢互補,最終實現“臺灣接單、海南生産”的瓊臺農業合作發展新格局。

  (三)設立臺資銀行,解決臺資企業融資困難。資金短缺是臺資企業的“共性”問題,已嚴重地制約企業的發展。為此,海南及有關方面將想辦法與臺灣金融信貸機構或農會系統的信貸部門疏通關係,促成其來海南設立臺資金融機構;或引導在上海、昆山已設立的臺資金融機構到“試驗區”開設分支機構;也可以考慮引進設立在國外的有臺資背景的金融機構,以解決臺商融資的問題。

  (四)大力倡導和推動瓊臺攜手合作開發南海水産資源。瓊臺攜手開發和保護南海資源,不僅可以發展海洋農業,建立水産品生産基地,還可共同維護南海主權,其作用和意義重大而深遠。如果實現瓊臺攜手開發南海的合作格局,從維護南海主權的角度來看,借助臺灣的力量特別是經濟力量填充大陸目前在南海上無力顧及的“真空”地帶,既顯示了中國主權,又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大陸與東南亞各國的直接磨擦;從另一個角度來説,打共同開發南海牌,為臺商應對臺灣當局的“南向”政策提供一個緩衝的投資帶,因為大陸和臺灣同樣宣稱對南海諸島的主權。

  (五)海南將建立健全動植物檢疫防疫體系,海南目前正在進行的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為了確保農業生産的安全,必須建立完善的農業檢疫防疫系統,一方面要建立固定順暢的入境通道並嚴把入境動植物檢疫關;另一方面對新進品種要建立並實施延伸跟蹤檢疫制度和業主生産試驗反饋制度,做到一個不漏、一環不差。

  (六)少出租土地,多招商。實踐證明,臺商承包大面積土地從事農業經營,一方面容易引發爭地矛盾,另一方面因資金、管理等不到位,也滋生不少事端,從總體上看利大於弊。因此,對臺商投資農業,海南將引導他們少承租土地,一般一次性租賃土地宜在100至300畝左右。對設立大型加工廠或有大宗外銷定單的臺商,除給予相適宜的土地外,還將引導臺商與當地農民結合,由農民負責生産農産品原材料,臺商負責收購加工。

  (七)海南將重點引進臺灣農産品加工及運銷業。發展農産品加工業是現代高效農業的本質反映,換言之,農産品加工業是實現農産品附加值的必由之路,因為農産品加工業,既可充分利用次等果品,變廢為寶,又可改變它的原始形態,延長儲存,調節市場旺淡季,使之具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形成完整的産業鏈。臺灣的農産品加工及運銷業非常發達,具有相當成熟的經營模式和管理經驗,成功引進臺灣農産品加工業,必將對瓊臺農業合作産生積極的影響。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