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台商 |  優惠政策  |  投資園區  |  圖片報道 |  山東美景  |  山東美食 |  山東文化 |
 
臺商在大陸投資路線圖北移 重心轉向環渤海

  時間:2006-09-08 15:19    來源:     
 
 

  重心由珠三角轉向環渤海

  晨報訊(記者劉映花)上個世紀末,北上的臺商成為廣東等沿海一帶獨特的風景,幾乎佔了當地投資的半壁江山。然而,面對珠三角節節攀升的土地價格和勞動力成本,臺商在祖國大陸的投資正開始挺進以華北、東北為核心的環渤海灣地區。

  近日,臺灣機電電子同業會公會發佈《2006年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在這份以已經投資大陸的臺商為調查對象、對祖國大陸80個城市的投資前景進行評級分析的報告中,天津濱海開發區、北京亦莊開發區、濟南和大連4個位於渤海灣地區的城市被給予了“極力推薦”的評級,而臺商最早、最集中的珠三角重鎮深圳、東莞的評分卻一落千丈。同時,一些經營成本相對較低、更具市場發展後勁,受益於長三角陸路交通網路建設的二三線城市在位次上則有相對明顯的提升。

  市場的飽和和能源的制約讓臺商加快了在大陸尋找投資突破口的步伐。對此,臺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黃茂雄表示,臺商北進已經成為一種可能。

  與外商投資大陸的路徑相倣,臺商遷徙的過程中,土地價格和勞動力成本是無形的“指揮棒”。而在這兩點上,很多臺商認為,與南方城市相比,北方經濟區的優勢正日益明顯,繼珠三角和長三角之後,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京津冀都市圈則都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的第三極。

  山東和遼東半島的石油、煤炭等自然資源豐富,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也完善,與南方的省份相比,兩地的勞動力綜合成本要低20%-30%。而京津冀地區則是中國經濟、科技、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其經濟總量和發展潛力同樣不可低估。

  不過,臺商北上的選擇遠遠不止於此。公開的統計顯示,臺商對大陸投資金額佔臺GDP的比例由2003年的1.53%上升到2006年上半年的2.11%。在這種背景下,商務部研究院的報告認為,在未來,能源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將成為臺商投資下一個熱點。
 
  
來源:北京晨報

編輯:妮妮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