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兩岸金融交流 促進兩岸經貿發展
首  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兩岸金融交流現狀 | 相關政策 | 業界反應  |分析評論  | 背景資料
 
最新動態
 
重溫臺北股市泡沫 點亮大陸A股投資明燈
 
 
  來源:      日期:2007-07-16 10:41

 

 

  一場大股災驚心動魄!臺北股市從最高點12682點一路崩盤,一直跌到2485點才止住,大盤在8個月內跌掉了10000點,跌幅高達80%。此刻,投資人才領悟到股災的可怕,才認識到股市風險的巨大。

  崩盤的一幕發生在1990年2月的我國臺灣地區,此前的3年間,臺北股市從1000點一路飆升到12682點,整整上漲了12倍。

  是什麼讓臺灣股民為股市瘋狂?暴富的神話最終又如何破滅?股市的生存之道究竟在哪?

  溫故而知新,今天我們將帶您一起回首20年前臺北股市的一次股災,看當時的那場泡沫是如何吹大的,又是如何破滅的,從而對我們正在親身經歷的———滬深股市大牛市有更為清醒的認識。

  A牛市發端 股市遍地黃金

  全世界的股市都一樣,宏觀經濟的持續增長、本幣升值的強烈預期以及週邊資本的大量涌入,構成了發動一輪大牛市的背景。當初的臺北股市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邁開了牛市的第一步。

  環視目前的滬深股市,我們正處於與當時臺北股市相似的環境下。

  今年43歲的阿城,家住臺北,從進入股市到現在,已經有22年的時間。阿城上大學時學的是經濟,從那時起,他就開始炒股,畢業之後,還一度進入證券公司工作,專門研究股票。

  記者:你個人投了多長時間的股票,算得清楚嗎?

  阿城:比較不想去算這些東西,我就覺得一場遊戲一場夢,之前的都是數字嘛。而且是我應該這樣講,我在大概二十幾歲,二十、三十歲的時候,那時候我覺得我還蠻會,在這方面還蠻厲害的。可是遇到股災的時候,完全是超過你自己想像的範圍。因為在跌的時候,越買越多,到最後這些錢基本上都賠光了,還倒貼了一些錢。

  記者:當年的那場股災是不是給你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壓力?

  阿城:心理上面的影響,應該講,我那幾年我覺得我老很快的。我掉頭髮,在兩三年內,上面幾乎掉差不多了,我覺得它是無形的壓力吧。可是事實上,當你在這個市場的時候,尤其是那幾年的時候,你會覺得,基本上它會讓你興奮。因為你會覺得,賺錢好像沒那麼困難。可是當你在賠錢的時候,你自己的個人的心態沒有辦法調整,而且突然遇到崩盤的時候,連續暴跌,大盤跌個 500、600點這樣子的時候,你只是焦慮,你完全沒有辦法做任何的動作。我所謂的動作是你那時候可以設停,直接賣掉,可是有的時候你是賣不掉的。

  阿城所説的股災發生在20年前的臺灣,那場股市泡沫醞釀的時間是1987年到1990年。當時臺灣經濟已實現連續40年平均9%的高增長,除了財富儲備增長,民間收入也大幅提升。那時,島內居民工資收入增長很快,年底的獎金分紅更是豐厚。一般公務員年底可以領到1到2個月的額外薪金;一些普通行業的工人,年底一般可以多領3個月工資;一些壟斷行業,年底獎金額通常相當於7到8個月的月工資;那些高速擴張的行業,如證券公司員工的年底獎金更高達70個月,甚至100個月的月工資。

  反思關鍵詞:資金氾濫

  張雅芳(臺灣東森電視臺財經節目主持人):臺灣的經濟起飛成長快速,當時經濟增長率一直都在10%以上,始終也都維持在兩位數字。台幣兌換美元更從1比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和執照開放等,都是錢潮涌入的重要原因。房市股市,也就是炒股炒樓一起來。

  由於新台幣的升值預期,海外“熱錢”大量涌入島內,在居民財富增長作用下,當時臺灣土地和房地産價格在短時間內翻了兩番,一時間,島內可以説是資金氾濫,巨大的資金流貪婪地尋找各種投資機會,而股票市場就成為一個最大的“蓄水池”。 股市的賺錢效應甚至讓很多家庭婦女搖身一變,成了闊太太。

  反思關鍵詞:開戶狂潮

  臺北股市分析專家:記得當時整個指數來講從大概一千多點狂漲到一萬兩千多點。在當時大漲的過程當中,幾乎可以講是所有的中産階級都很好,開戶的人數從五六萬人暴增到六百萬人之多,可以説做股票是全民的運動。那時幾乎是買什麼賺什麼,因此在整個狂漲的過程中,日子都非常非常的好過,買錯了股票,只要肯放,後來都是賺錢。因此當時是9點開盤,到12點收盤,他們這些太太們生活得當然是非常非常的好了。收完盤之後,第一個就先找一家像樣的餐館先吃一頓飯,接著下午去安排活動,包含唱歌、跳舞、逛百貨公司等等。我記得那個時候百貨公司生意也是非常非常的好,沒有再嫌價錢貴,只是看喜不喜歡而已。

  B牛市加速 會漲到你不敢想像

  在巨大財富效應的示範下,民眾的情緒會爆發出驚人的能量,盲目的群體運動將讓股市産生一個接一個的高潮,而牛市帶來的樂觀情緒又會對經濟産生巨大的推動力。

  一輪由宏觀經濟增長所啟動的大牛市,其上漲的高度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臺北股市用了25年的時間,也就是到1986年,臺灣加權指數才越過1000點關口。但從此之後,股指便出現全球罕見的加速上漲。在不到九個月的時間裏,臺灣加權指數躍上2000點;隨後的兩個月內,指數又接連突破3000點和4000點。但是在臺北股市上演的這場“牛市盛宴”還遠遠沒有結束。

  1988年6月,臺指反彈突破5000點大關,7月突破6000點,8月漲到8000點。就在人們認為股市很快就要衝破一萬點大關的時候,相關部門出臺的一項政策,讓臺指瘋狂的上漲勢頭暫時放慢。

  為抑制股市泡沫,1988年9月,相關部門出臺準備徵收資本利得稅的政策。也就是説,投資者從股市賺的錢要交稅,這個大利空讓股市半天折翅,指數從 8813點連跌19天到4645點,幾乎是腰斬。然而,由於當時臺北股市投機盛行,很多人都已經處於瘋狂的狀態,臺灣有關部門徵收資本利得稅這一“殺手锏”沒有起多長時間的作用,臺指就重新抬頭,繼續一路“高歌猛進”。

  反思關鍵詞:政策失控

  張雅芳: 因為當時全民皆股,投資變成投機,這股投機風潮方興未艾,資金找不到出路,雖然監管方希望利用政策意圖澆熄投資火焰,但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猶如火上澆油,越燒越旺,學生也加入買股行列。在當時不管資金面、籌碼面、市場面或是心理面,多頭力道並未宣泄完畢,股市連跌19天,在急速修正完後,卻走出最後一波的強勁噴出,股市直攻萬點關卡,也應驗了“萬關難過萬關過,不過萬關不回頭”。

  反思關鍵詞:全民炒股

  實際上,當時整個臺灣股市已經處於狂熱之中。學生曠課炒股,計程車司機為了趕去看行情而拒載乘客,寺院僧人也加入炒股的行列,公務員上班炒股,這些都已經不是新鮮事了。當時臺灣的一些行政部門,每天要等到股市下午收盤後才開始恢復辦公,整個社會都陷入炒股狂潮之中。在一片瘋狂的氣氛中,臺灣加權指數1989年上半年快速收復失地,到1989年6月創下9000點新高,並在隨後的幾天內如期突破一萬點大關。到1990年1月,臺北股市開始了最後的瘋狂,創出了12495點的歷史新高,當時市場樂觀情緒的瀰漫已經無法控制,人們認為股指將很快突破15000點。

  反思關鍵詞:擊鼓傳花

  臺北股市分析專家:以當時的臺北股市來講,整個資金的浪潮來講,有兩套到三套,言下之意也就是説整個,甲買了股票賺錢賣給乙,乙買了股票賣給丙,丙再賺了錢回頭賣給甲,三套到四套資金在市場輪動,因此大家做股票都是賺錢的。當然這個結構裏面來講的話,既然大家做股票都是賺錢的話,那麼也埋下的日後泡沫的一個因子。

  C牛市瘋狂 民眾掀起投機狂潮

  這種前所未有的泡沫式瘋漲,使得當時臺北股票市場已經變味,成為一個不産生實際價值的“賭場”,股市原本應該具有的合理配置資源的功能根本無從談起。

  整個市場熱衷的是投機,而不是投資,泡沫就是這樣産生的。 

  在1987年到1990年的三年牛市過程中,不誇張地説,任何一個人採取“扔飛鏢”式的隨機選股策略,都可以獲得平均8.5%的月回報率,而一些膽子更大的人,如果使用當時還屬於非法的融資融券工具,月回報可以很容易達到15%~20%。

  賺錢效應快速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股市。到1990年3月泡沫的頂峰時,臺北股市活躍交易賬戶,從牛市開始的1988年6月不到60萬,激增到460 萬,可以説當時臺灣幾乎每個家庭都在參與“股市狂歡”。臺北股市的日平均交易量也從牛市開始時的不足1000萬美元飆升到最高56億美元,單日最高成交量記錄為76億美元,是當時紐約交易所和東京交易所交易量的總和。由於當時臺灣上市公司數量不到200家,巨大的交易量不僅是靠膨脹的市值,還依賴於高換手率推動,3年間,年換手率從開始的不到2倍到最後達到6倍,顯示出極度短線投機的氣氛,而且90%的交易量都是由散戶創造。而在當時投機氣氛濃烈的市場格局下,最有效的盈利模式就是操縱股價。

  反思關鍵詞:熱炒垃圾

  臺北股市分析專家:我想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時的易航城炒作易航的股價。易航是只有一艘破船的一家公司,股價只有一塊六毛七,實際上一擋易航的股票從一塊六毛七一路炒作到將近200塊錢,後來又去轉戰所謂的南港以及泰豐,單單三港的股票讓易航城從一介貧民,到它最高漲到12682的時候,他最佳的身價曾經高達了將近100億,但是經歷過了崩盤之後,他又從百億的身價又跌回到了所謂的一貧如洗,我想這個就是投機行情一個最典型的代表。

  在當時的臺北股市,一些在其他市場本應摘牌退市的公司,被大莊家相中後,反而成為市場熱門。這些公司往往沒有實際的資産,沒有收入,甚至連員工都沒有,但只要是小盤,籌碼容易控制,股價就會被炒上天。比如當時的 “新奇毛紡”股票,這家公司業務並沒有任何好轉,但股價卻連續出現22個無量漲停。

  另一家在臺北經營一間破舊酒店和一座野生動物園的公司“六福發展”的股票,在被莊家操縱後,一個月的時間連續出現19個漲停,上漲近2倍,使得這家公司市值達到8.3億美元,超過當時紐約的廣場酒店、香港的文華東方和曼谷東方這三家世界一流酒店的市值總和。更離譜的是,一隻銀行股票在泡沫最高峰時,總市值竟是包括摩根大通、美洲銀行、富國銀行等5大銀行市值的總和,而其凈利潤只有這五大銀行的5%。

  反思關鍵詞:概念炒作

  張雅芳:那時大家最愛買金融股,有一檔股票叫萬企,它不是金融股,是觀光百貨股,投資人以訛傳訛,也能把它買到漲停,市場一片看好。儘管監管方也開始提醒有泡沫危機,但投資人是全面樂觀。在站上萬點雖然也有拉回修正,但不少專家分析師都認為臺股有機會扶搖直上,挑戰18000點。

  D牛市崩塌 紙上富貴終破滅

  瘋狂股市,垃圾股暴漲,績優股卻無人青睞;投機盛行,股價被操縱,股市暴跌將要來臨。回首20年前臺北股市泡沫,我們看到與滬深股市在上半年相似的一幕。 

  與垃圾股炒上天的情況相反,當時臺灣少數幾家基本面優良,在國際上競爭力都領先的大公司股票卻得不到市場的青睞。績優股落後,垃圾股暴漲的格局把臺北股市推到了全球最沒有投資價值股市的位置。而到此時,島內的很多股民卻仍然處於癲狂之中,而明眼的局外人都清楚,股市的暴跌馬上就要來臨。

  到股市崩盤前的1989年最後一個季度,臺股平均市盈率達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包括新興市場在內的其他市場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當時的臺北股市已經談不上什麼投資價值。

  反思關鍵詞:盲目樂觀

  張雅芳:就在大家一片樂觀之際,似乎也驗證了華爾街名言,行情總在絕望中萌芽,在半信半疑中茁壯,在充滿歡樂中幻滅。

  1990年2月,台幣升值已趨緩,同時貿易順差也未再度走高,主流與非主流展開廝殺,終結了萬點不是夢、萬點是安全的幻想,為臺股大多頭譜下休止符,被視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也為多頭下殺找到了藉口。

  指數從最高點12682一路崩盤,指數一直跌到2485點才止住,8個月的時間跌掉一萬點。此刻,投資人才領悟到股災的可怕。

  反思關鍵詞:散戶主導

  臺北股市分析專家:當時其實是散戶以及市場的主力相當的盛行,所以整個盤面上很多強勢個股的拉抬,幾乎都是由主力來做一個主導的。

  當然,主力主導的一個行情,就會出現一個大漲大跌的一個形態。因為散戶所謂的比重比較高,所以一旦稍微有風吹草動的話,市場就會出現非常大的波動。

  E牛市代價 社會財富大縮水  

  臺北股市在創造了全球股市前所未有的3年漲12倍的奇跡後,不論有多少所謂的牛市邏輯,最終還是對抗不了股市有漲就有跌的規律。

  這是一場徹底的崩盤,而那些海外“熱錢”早已在此之前獲利出逃,幾乎所有損失最後都由臺灣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來承擔。 

  在當時的那場臺灣股災中,很多人傾家蕩産,遭受巨大損失的有莊家和主力,但更多的則是那些散戶。由於過分投機,很多股票的股價都遠遠脫離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手中拿著這樣股票的股民,在股災來臨之時,只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資産灰飛煙滅。

  文章開頭提到的阿城,在這場股災中輸得一塌糊塗,不僅本金全部賠光,還欠了債。想起當時的經歷,阿城至今心有餘悸。

  反思關鍵詞:高度套牢

  阿城:遇到崩盤的時候,基本上你之前的東西都沒有了。你可能以前一天賺的錢,是你現在兩三個月賺的錢,可是你回想那時候,你會想那時候你會覺得,我怎麼不見好就收。可是你在當時的時候,你會覺得説,我還想再賺更多的錢,所以沒有考慮風險。

  跌下來的時候,你會説我之前賺的還算夠,我目前應該不用先收場。等到跌到你的成本,或者是你的成本以下的時候,你開始會慌了,到最後你可能跌到剩下你買進的可能一半了,或者是三成的時候,還想著別把它出掉,出掉以後開始反彈。所以基本上股票這個東西,我就覺得不是你在那面做研究就可以賺到錢的。

  反思關鍵詞:價值回歸

  張雅芳:舉個例子來説,當時的股王是國壽,現在是國泰金控,當時一年才賺5元,但它的股價被炒到最高1975元,而臺泥股價最高306元,本益比也就是股價除以EPS(每股收益),像國泰金控就高達395倍,很多的公司的股價幾乎都已脫離基本面太遠太遠了。

  當大盤跌了95%,可想而知,超漲的股票紛紛中箭落馬,從高價跌成雞蛋水餃股,暴跌10倍、20倍的比比皆是。因為賣壓如排山倒海而來,很多的股票是每天跌停、再跌停,根本賣不出去。很多人的生活從彩色變成黑白。

  反思關鍵詞:融資炒股

  今年40歲的阿東在1989年6月開始進入股市,當時臺指剛剛衝破一萬點大關,正在上演那場泡沫裏“最後的瘋狂”。因為炒股的錢都是借來的,所以在股市崩盤時,阿東陷入了從所未有的困境。

  記者:當時你可以回憶一下,你大概投資了多少的金額?

  阿東:我當時大概是500萬,那200萬是跟家人借的,那300萬是跟銀行借的。一開始我進去的時候,那時候股市正好的時候,大概是10000多點,我就看有從中獲利,所以我也毅然決然地把我的錢都投了進去了。

  達到10000多點後一直跌,一路狂跌,跌到5000多,最後到3000多。我投進去的錢就幾乎都賠光了。因為那陣子,我在股票市場,在工作方面也不是很努力,所以我的工作也丟了。

  反思關鍵詞:紙上富貴

  臺北股市分析專家:整個臺股從一萬兩千點回跌的過程當中,大家可以發覺,其實我們説漲多了會跌,當時投資也有這樣的預期,但是在整個回跌的過程當中,大家沒有想到跌幅會有這麼深。

  因此從一萬兩千點回到八千,有人開始進行買進,七千買進,六千買進,五千買進,日後是跌到了2485點,可以説是在這中間買進來的時候,整個賺的錢吐回市場去。

  當然了,我們説在我媽媽的那一代,她們當時的日子過得非常非常的好,但是經過了一潑無量空頭的洗禮之後,她們也結束了很優厚的生活,該回去當家庭主婦的當家庭主婦,該去上班的去上班,我想整個在市場裏面,高點跟低點的部分來講的話,大家還是要有風險和困惑的概念。

  張雅芳:當時能避開股災幸運的投資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買有基本面的股票。雖然我們常説漲時重勢,跌時重質,但只要以基本面為依歸,不貪,不買虛胖股,才是獲利贏家。否則,氣球一旦被戳破,資産可能就隨空氣消失了。

  F結論 價值投資才是正道

  一場大股災讓很多臺灣股民認識到,股市並不是提款機。股市泡沫造就了很多短暫的暴富神話,但最後卻好像一場紙面上的數字遊戲,最終還是兩手空空,甚至因此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

  很多臺灣股民在經歷這次股災之後,也告別一夜暴富的幻想,重新回歸平常的生活,而認真面對風險、堅持價值投資的理念也逐漸被人們接受。

  臺北股市的股災告訴我們,股市的泡沫,無論吹得多大,最終都是要破滅的,紙上富貴終成虛幻。股市自身的規律我們必須遵從,在股市中長期盈利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老老實實地價值投資,挖掘公司的內在價值,尋找被市場低估的股票。

  截至2007年7月12日,臺灣加權指數收于9354點,至今也沒能夠收復失地,十多年前的“傷口”一直留到了現在。

  央視 《臺灣萬象》供稿
 
  來源:成都商報

編輯:芳翼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