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兩岸金融交流 促進兩岸經貿發展
首  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兩岸金融交流現狀 | 相關政策 | 業界反應  |分析評論  | 背景資料
 
最新動態
 
大陸理財市場高速擴張 臺商近水樓臺卻難涉足
 
 
  來源:      日期:2007-07-06 10:09

 

 

  隨著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和金融市場漸趨活躍,大陸理財市場正呈飛躍式成長,中外金融機構也展開渾身解數吸引客戶.不過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越來越多臺商在大陸工作或居住,併為手上的人民幣資金尋求投資渠道,但因中大陸資本項目還未完全放開,面對大陸日益蓬勃的理財市場,臺商基本上是看得見,吃不到.

  上海一股份制銀行從事理財業務的人士説,按規定目前海外人士--臺商包括在內,都不能在銀行開設借記卡和購買基金,也不能購買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産品.

  他指出,海外人士若要購買A股,需要透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形式,尚不能直接開設A股帳號.

  臺灣地區第四大基金業者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週三出席"路透2007台灣高峰會--資産管理"時表示,由於兩岸還未簽署金融監管備忘錄,臺灣金融業者面對發展迅速的中國基金市場,是"看得到,吃不到".

  但臺商更願意直接參與,以從大陸高速經濟成長中獲得可觀收益,一位就職于臺資券商的分析師初步估計,目前臺商在A股市場的資金量約在1,00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並不亞於QFII目前100億美元的規模,然而其中約一半資金游離于灰色渠道.

  自2005年7月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價上漲了約6%.近兩三年內,上海、北京等沿海發達城市的房價已漲了數倍,而上證綜指去年漲了130%,在全球主要新興國家裏漲幅第一,今年來最高漲幅也有六成.

  **正道有限,改走羊腸小道**

  隨著大陸居民收入的提高,國內各大型銀行紛紛推出個人理財産品,有些銀行一月內就推出十多個産品;甚至一些國有銀行還效倣海外同業,設立貴賓客戶的私人銀行業務.而在資本市場方面,基金髮行如火如荼,券商集合理財也是回報不菲.但目前臺商等同於海外人士,基本不能涉足大陸的理財市場.

  華東一外資銀行負責個人理財業務的張先生表示,雖然他手中有不少臺商客戶,但只有準備在大陸長期居住的,才會真正考慮本地理財計劃.最關鍵的還是政策限制,大陸對臺商在國內投入資本市場有很多限制,不能買基金和A股,現在就連房子只能買一套;而且每年換匯有限額,一般最多5萬美元,所以他基本上沒有太多的業務可做.

  雖然正規理財渠道不順,但羊腸小道還是存在的,投資A股或購買多套住房仍大有人在,兩岸的有關部門,大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管理並不太嚴格.

  一旅居上海多年的資深臺灣投資人介紹説,臺商除了在內地有三資企業(外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可以法人名義炒股外,其餘只能透過灰色渠道,或是借大陸親戚朋友的帳戶;或是由大陸券商出借"人頭"(股票帳號)開戶.若有些臺商資金量較大,他們就索性組建一傢俬募基金或投資于內地一家較熟悉的私募基金.

  **監管趨嚴,但曙光已現**

  然而也有不少人表示,目前大陸對海外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的監管正趨嚴格.國家外管局近期就對29家銀行進行了處罰,因為這些銀行的違規操作,使得部分境外投機資金變相進入房市股市.國家外管局還強調,近期將重點監督短期投機性資本的流入.

  一位臺灣投資人表示,其實,借戶頭投資A股的風險也已開始顯現.近期大陸證券業正在清理帳戶,普遍要求帳戶實名制,並由銀行託管證券帳戶中的資金.因此這些假戶頭將來會面臨無法取回本金的困境.

  不過業內仍對未來的開放之路充滿希望.一台資券商分析師指出,兩岸開放三通已是必然的趨勢.臺灣明年總統大選後,相信兩岸金融互動將會增強,臺資金融機構有望在大陸成立合資券商,提前卡位,為未來直接服務於臺胞理財需求做好準備.

  具有臺資背景的華一銀行上海徐匯支行行長諸建明也建議,其實相當多的海外投資者看重的是穩健的長期投資收益,"大陸可象大禹治水一樣,考慮開發一些新産品,使得熱錢轉向其他領域,其實海外理性投資者對於6-7%的年收益,已經流口水了."

  對於最關注的直接投資A股事宜,大家還似乎看不到時間表.業內人士指出,這個進程取決於兩岸關係進展及中國政府的態度.

  不過一些臺商期望,作為同宗同根的臺港澳居民,將來能否獲得一些先行試點之便利.例如中國是否可以允許部分在大陸長期居住並符合一定條件的臺胞,先享受國民待遇,自由地投資國內A股。(作者 林琦 部分內容有刪節)

來源:路透中國

編輯:芳翼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