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頭
首頁 要聞 最新動態 兩岸經貿回眸 經濟一體化 “十一五” 北京奧運 臺商明天更好 陳水扁阻撓兩岸經貿
 
 
臺商投資大陸狀況調查
 
 
  來源:      日期:2006-03-16 09:51

 

  臺商對大陸的投資,早期皆以外銷為主,因此投資地點都以開放較早、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區,如福建和廣東。隨著大陸對外開放幅度與範圍不斷擴大,經濟發展重心逐漸北移,臺商在大陸投資地域分佈趨勢也逐漸擴散至華東及華中地區,尤其以江蘇地區為主。目前,在大陸投資的臺商及臺企幹部接近100萬人,其中臺商有60萬以上。

     臺灣最新一期《投資中國》雜誌的資料顯示,截至 2003年年中,臺商赴大陸投資的家數累計已經有68115家,累計合同臺資金額已達1295.46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金額 773.57億美元,已向800億美元逼近。

                    臺商 91%立足沿海

     根據臺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的調查顯示,自1991年至 2003年 8月,臺商在江蘇、廣東、福建、浙江及河北等沿海地區合計投資金額佔對大陸投資總額的91%。近年來受到大陸內需逐漸開放影響,加上1999年大陸開始實行西部大開發政策,內陸的中西部地區,如四川也逐漸成為臺商投資的選擇地點。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從2000年開始,臺商前往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投資金額開始超越珠江三角洲,尤其是上海、昆山、蘇州、南京、寧波一帶已成為臺商的群聚之地。臺商聚集數量的多少與大陸人口聚集、經濟發展、靠海遠近及開放程度有關。

     在實際利用臺資金額的排名中,排在前 10名的省份和直轄市依次為廣東、江蘇、福建、浙江、上海、山東、天津、遼寧、湖北和北京。前10名實際利用臺資金額佔臺商投資總額的87.41%。其中江蘇和廣東兩大“磁石”共有累計合同臺資金額631億美元,累計臺商註冊數26900家,實際利用臺資390億美元,可以説佔據了臺商投資的半壁江山。

                    大陸臺資産業結構

     臺商赴大陸投資主要為製造業,其次是服務業,農業最少。投資項目也多樣化,製造業中主要包括電子電器業、基本金屬製造業、化學品製造業、塑膠製品製造業及食品飲料製造業等;美中電子電器業投資金額居各行業之首,累計至2002年止,該行業約佔臺商在大陸投資總額比重的 32%。

     近年來臺商赴大陸投資的大中型企業愈來愈多,且逐漸由勞動密集型轉向資本及技術密集型産業,傳統製造業的比重逐年下降,電子電器業的成長幅度驚人,其他行業投資金額所佔的比重都沒超過10%。中國加入WTO後,服務、貿易與商業等逐次放寬或開放投資,因此 2002年以後,臺商在這些領域的投資金額也呈快速增長。

  根在臺灣  枝連兩岸

     臺商到大陸投資使兩岸貿易額大幅增長,而臺商日前在大陸雇用的數萬名臺籍員工,也降低了臺灣的失業人數,這些工作人員大部分的薪金也都由其家人在臺灣消費。

     臺商在大陸的投資生産對臺灣經濟發展貢獻很大。臺灣企業等以大陸作為主要的生産基地,普遍有回臺灣採購高級原料及機器設備現象,不但促進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也為臺灣創造出為數可觀的順差。

     當然,有很多人擔憂臺商赴大陸投資所産生的負面衝擊,例如臺灣內部投資不足與産業空洞化的問題。但事實上臺灣並不缺資金,缺的反而是投資機會。據臺灣“行政院主計處”的估算,2003年臺灣的超額儲蓄總額逼近1兆元新台幣,所以現階段臺商赴大陸的投資行為,對臺灣的整體投資排擠效應並不大。

     臺商赴大陸投資也帶動了投資群聚現象,部分臺灣廠商的投資可以帶動該産業對大陸的整體投資規模,而且臺商的投資行為也增加了大陸的就業機會。因此,為臺商創造一個和平穩定的經營環境,對兩岸是一種雙贏結果。臺商雖然根在臺灣,但若能枝連兩岸、推動大陸經濟發展,則一方面能在大陸建交穩固的企業根基,另外也能扮演緩和兩岸關係的潤滑劑角色。

來源:社科院臺研所

編輯:木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