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頭
首頁 要聞 最新動態 兩岸經貿回眸 經濟一體化 “十一五” 北京奧運 臺商明天更好 陳水扁阻撓兩岸經貿
 
 
島內媒體分析臺灣從四小龍之首淪為其末的原因
 
 
  來源:      日期:2006-04-06 15:38

 

  民進黨當局上臺6年來,島內經濟大幅下滑,臺灣已自蔣經國時期的四小龍之首,淪為四小龍之末。臺灣《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論説,陳水扁元旦宣佈“積極管理”後,島內各界原本認為善變的他有可能會改變主張;然而臺當局行政部門卻出臺了“積極管理”配套措施,此舉將讓島內經濟雪上加霜。

  社論説,在蔣經國執政的最後六年,即1982至1987年,臺灣年均出口增長率高達15.5%,出口總額與出口增長率居四小龍之首,經濟增長率居第二、每人平均GDP第三;與同期香港僅每人平均GDP一項排第一、韓國僅經濟增長率一項排第一,而新加坡沒有一項排第一相比,臺灣明顯居四小龍之首。

  然而,2000至2005年陳水扁執政的六年間,年均經濟增長率,香港及韓國以5.2%同居第一、新加坡4.5%排第三,臺灣僅3.6%排第四。2005年每人平均GDP臺灣則退至第四;年出口增長率,臺灣退至第四。2005年出口金額,香港2895億美元保持第一,韓國2847億美元第二,新加坡2297億美元升至第三,臺灣則退至第四。

  社論説,臺灣的出口增長率自蔣經國時代的15.5%,降至陳水扁時代的8.1%,而經濟增長率,更從8.6%降至3.6%,幾乎下降六成。

  社論分析説,臺灣對大陸包括香港出口,陳水扁時代年增16.6%,可是對日本出口只增加3.3%、對歐洲也只2.3%,對美國出口卻每年萎縮1.3%,而美、日、歐同期進口平均每年都增加8%以上。顯然臺灣産品競爭力相對大不如前,要通過大陸臺商利用當地資源整合加工後,才具競爭力。如今陳水扁當局要對臺商到大陸投資進行嚴格控制,不只是打擊臺商發展,更是阻礙臺灣未來出口的成長。

  社論最後指出,陳水扁上臺以來,經濟增長率較蔣經國時下降近六成,主要原因是島內內需衰退四分之三,而其中投資每年僅增0.3%,幾乎停滯;民間消費亦僅增加2.6%,較蔣經國時代8%的增長率,萎縮三分之二。在島內內需如此大幅下滑的情況下,經濟成長率還能有3.6%,主要靠對大陸出超的增加,如果沒有對大陸鉅額出超,臺灣早已變成入超。因此,陳水扁當局當務之急應是:積極改善島內投資與民眾生活環境,提高競爭力與民眾生活水準,並排除對大陸出口的障礙。(郭強)
 

 
編輯: 陳寧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