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農會總幹事:惠臺措施讓農戶欣慰 會實現雙贏
 
 
  來源:      日期:2006-12-07 14:35

 


張永成在山東棲霞農民創業園接受記者採訪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新網4月27日電 4月20日至22日臺灣農産品在第七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上的閃亮登場,引發了大陸消費者和媒體的熱烈關注。作為本屆菜博會的支援單位、臺灣農産品的島內承辦單位,臺灣省農會總幹事張永成自然也成了記者追逐採訪的焦點。他表示,大陸的惠臺措施讓島內的農戶很欣慰,希望兩岸農業能在交流中共同打拼,實現雙贏。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對於不久前閉幕的兩岸經貿論壇宣佈的15項惠臺措施中有7項涉及農業,臺灣省農會總幹事張永成表示,臺灣農戶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農産品能否銷售出去。大陸一系列對臺灣農業優惠措施的宣佈,對臺灣農戶來説,等於又多了一條農産品的新出路,而且大陸市場巨大,這讓農戶很欣慰,很高興。

  張永成説,臺灣是一個淺盤經濟市場,農産品豐産時,很容易發生滯銷、價格暴跌,使農民遭受損失。這次宣佈新增準入的4種水果和蔬菜,在臺灣産量都較大,常有豐産滯銷現象發生。大陸市場放開後,如果兩岸能夠建立起正常的交流機制,那麼,豐産之年,大陸就會是臺灣農産品銷售最好的通路。

  自去年以來,臺農一直在關注集體採購。農産品最需要的就是通過集體採購,實現計劃性生産。張永成説,此次大陸方面表示將適時組織採購團赴臺採購,他們對此樂觀其成。臺灣省農會也會繼續做好與相關組織單位的溝通工作,努力促進各項措施的落實。

  在談到當前兩岸農業合作交流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上,張永成表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兩岸之間的直航。農産品對時間性要求強,對運輸的時效要求嚴格。由於兩岸現在不是直航的狀態,這使得銷往大陸的臺灣農産品不僅品質會受到影響,成本也大幅提高。而直航是解決農産品保鮮的主要辦法。希望兩岸“三通”能從農産品開始突破。早日開通綠色航道,使臺灣的農産品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進入大陸市場。實現“今天在臺灣採摘,明天可以到達大陸”。

  在農産品的運輸中檢驗檢疫和原産地證明是制約兩岸農業交流合作的現實障礙,對此,張永成希望臺方能夠正視臺農呼聲,與大陸相互放開市場,簡化通關、檢驗手續與作業流程,以確保農産品的新鮮程度,降低成本,提高臺灣農産品在大陸的競爭力。

  對於兩岸經貿論壇上新宣佈設立的兩個臺灣農民創業園之一的山東棲霞市臺灣農民創業園,張永成説,壽光和棲霞的農産品産值大,勞動力資源豐富,耕种經驗豐富,也重視技術的提升,不斷求新求變,技術先進;而臺灣有著現代的農業技術,但勞動力成本很高,我們可以相互配合。

  張永成説,臺灣農産品進入大陸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了。從去年開始,在數量上更是有了一個突飛猛進的提高。除農産品之外,兩岸在農業管理、技術方面等的合作空間也很大。我們希望將來會有更好的形勢持續出現,希望兩岸農業能在交流中,彼此相互勉勵,共同為兩岸農業未來打拼,實現雙贏。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妮妮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