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海峽兩岸(海南)農業合作試驗區七載結碩果
 
 
  來源:--中國新聞網      日期:2008-07-03 14:22

 

  中新社海口十月十二日電 (記者 王辛莉)海峽兩岸(海南)農業合作試驗區今年七歲。瓊臺農業合作提高了兩島農業的現代化水準,提升了兩岸農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成為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的重要載體。

  截至今年六月,四百多家臺資農業企業匯聚試驗區,開發農林土地面積二十多萬畝。投資逾二十億人民幣,從最初的試探性投資轉向長期投資,投資領域也從單一的農産品種植,延伸到種苗業、水産畜牧業、農業休閒、農産品加工運銷以及生産資料服務業。

  臺資投資規模居海南農業首位,在全國僅次於福建。臺商投資海南農業特色鮮明。

  一是臺灣中南部農民比重大。投資海南農業的臺商絕大多數是臺灣農民,尤以中南部農民來瓊創業者眾。“以商引商”,海南成為臺灣農民創業及生活聚集的地區。

  二是生産規模大。一批臺資農業企業不斷優化組合,形成規模較大的專業化生産基地。椐調查統計,臺資農場面積在一千畝以上的有五十七家,其中三千畝以上有十二家,獨家經營農場面積最大的達一萬五千畝。

  三是臺資農場全方位“嫁接”臺灣農業生産。有臺灣農業專家稱,臺商在海南投資經營,涵蓋了臺灣農業生産的各大領域,特別在種苗繁育、種植生産、海淡水養殖、畜禽養殖等方面,是臺灣農業的擴大“再版”。

  瓊臺農業合作使海南獲益良多,促進了海南農業的換代升級,推動了海南農村經濟發展。

  臺商先後引種臺灣八十多類五百多個優良品種,頗受海南農業投資者和農民的推崇,産生規模效應,使海南成為全國高檔水果、綠色水産品的重要基地;一批臺資農業産品成為海南出口貿易的“領頭羊”,帶動海南相關産業出口擴容;臺資農業企業的先進生産技術、現代行銷理念,對海南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産生了深刻影響,改變了海南當地農民傳統的生産和經營觀念,農業經營效益成倍提高。

  農業技術人才是瓊臺農業合作的關鍵。臺資企業為海南培訓了一批農村專業技術人才,提高了海南農業科技水準。據了解,已接受臺灣專家和臺資企業培訓的農業技術員、農戶有五千多人次,建立示範戶一千多戶。臺資農業企業還參與海南高校農業人才的培養,是海南高校重要的農業實習基地。

  為辦好海峽兩岸(海南)農業合作試驗區,海南不斷完善基礎性設施建設,完善投資硬環境;加大對臺商的服務力度,為他們排憂解難,營造良好投資軟環境。

  瓊臺農業合作實現了兩岸農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要素互補,兩島農業受益雙升級,為兩島農業構築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試驗區這塊沃土上,臺灣同胞增進了對祖國大陸的認識和了解,促進了兩岸人民的交流和往來。兩島農業合作的示範效應,使試驗區成為帶動大陸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重要窗口。

 
編輯: 張方翼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