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迎2006春節包機
首頁   專題首頁   包機   要聞   最新動態   相關評論  臺島輿情   媒體反應   通郵   通航   通商
字號:
臺當局拒絕陳雲林赴臺 造成兩岸關係“原地踏步”

  時間:2005-11-28 16:58    來源:     
 
 

     臺灣“陸委會”基於所謂的“兩岸關係現狀”、“國際慣例”和“改善兩岸關係的目的”3點理由,于11月18日正式宣佈對中臺辦主任陳雲林等61人來臺案“不予許可”。對此,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指出,這只會造成兩岸關係“原地踏步”,到最後吃虧的還是臺灣。

     “陸委會”為拒絕製造“理由”

     在聲明中,“陸委會”首先把申請陳雲林赴臺案定位為“中共國臺辦官員申請集體來臺”案,理由是受邀名單上除了陳雲林外,還包括其他官員,“等同於國臺辦高層人員幾乎全數出動”。對於這一行人只參加國民黨舉辦的論壇,“陸委會”表示很不滿,聲稱“兩岸協商中斷十年,如今他們有意集體來臺,卻只規劃與在野的國民黨交流對話,回避與臺灣政府接觸”,因此“可以斷言,大批國臺辦官員集體來臺,對兩岸關係及區域和平與安定並無任何正面意義”。11月19日,“行政院長”謝長廷宣稱,陳雲林不是一般的人,這麼高層的人要來,“不能不打聲招呼(指協商)”。李登輝也放話説,“中國人的厲害,一般臺灣人不知道,堅決不能讓陳雲林來”。

     臺當局為何堅持“協商”

     陳雲林赴臺一事是今年連戰訪問大陸的重要成果之一。據島內媒體報道,國民黨準備在12月召開“國共經貿論壇”。10月18日,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表示,將以“專業人士”的名義邀請陳雲林到臺灣參加論壇,隨後向臺當局提出申請。對此,民進黨和陳水扁一開始就處處刁難。10月19日,臺“陸委會”官員稱,陳雲林赴臺“有一些困難”。陳水扁也反覆鼓吹,“王金平不能去APEC,陳雲林也別想來臺灣”。沒想到,11月14日,臺當局突然“轉變態度”,委託“海基會”致函大陸海協會,要求就陳雲林赴臺一事進行協商。16日,在國臺辦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李維一肯定地表示陳雲林要去臺灣,希望臺灣方面提供方便,務實處理,“不要以不是理由的理由設置障礙”。事隔兩天,臺灣“陸委會”正式拒絕陳雲林赴臺。

     與當局看法不同,臺灣輿論普遍認為,“陸委會”如果能同意陳雲林赴臺,將是56年來臺灣核準的級別最高的大陸訪問團,屆時一定會備受國際社會關注。那麼,民進黨當局為什麼還是執意關閉這扇可能開啟兩岸新局面的“希望之窗”?它所堅持的協商,其本質究竟是什麼呢?

     分析人士指出,臺當局主要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利用一切機會落實“一邊一國”。眾所週知,陳雲林赴臺是受國民黨的邀請,屬於政黨交流,與“海基會”並不相干。但“海基會”11月14日給大陸海協會的函中,刻意把陳雲林“國臺辦主任”的身份放在“中臺辦主任”之前,其實就是想把此次協商搞成“官方對官方”的形式。在11月18日的記者會上,“陸委會”説得更加露骨,宣稱“依據國際慣例,國與國之間的高層官員或重要部門負責人相互訪問,不論是否為官方,都要通過雙方政府部門,或是政府授權的單位事前協商”。陳水扁心裏清楚,這種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的“協商”,大陸肯定不會答應,他正好趁機把兩岸關係不能改善的責任推到大陸身上。二是害怕國民黨進一步掌握島內兩岸政策的主導權。連戰和宋楚瑜相繼訪問大陸後,在島內掀起一輪又一輪“大陸熱”,國民黨的支援率更是持續超過民進黨。反觀民進黨,自8月以來帶給島內民眾的只是一個接一個的醜聞。媒體分析認為,面對年底縣市長選舉的關鍵時刻,陳水扁肯定會繼續打壓國民黨,鞏固“臺獨”鐵票,其慣用手法自然是“扣紅帽子”。11月14日,民進黨“中國事務部”提出“尊嚴”、“對等”兩個條件,要求國民黨必須承諾“維護臺灣的國家尊嚴”及“中國對等邀請‘陸委會主委’吳釗燮訪問”,否則就不批准陳雲林來臺。

     各界批評民進黨存心刁難

     臺當局拒絕陳雲林赴臺,國民黨表示非常遺憾。邀請單位國民黨智庫第一時間發表聲明説,民進黨這麼做是“存心刁難,是酸葡萄心理在作怪”。張榮恭還嘲諷説,“以陸委會的智商,的確看不出經貿論壇對緩和兩岸關係的正面意義。難怪兩岸關係會到這種地步”。《聯合報》發表文章,指出“陸委會”的真正企圖。文章説,當年當局設立“陸委會”,而不是以“外交部”作為處理兩岸事務的機構,就是有意把兩岸關係定位為“非國際關係的特殊關係”;換言之,“陸委會”所以能成為直屬“行政院”的獨立機構,就是基於這點。但現在,“陸委會卻以白紙黑字將兩岸定位為‘國與國’,等於自我否定了自身存在的價值”。

    
(來源:華夏經緯網)

                                編輯:小魚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