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迎2006春節包機
首頁   專題首頁   包機   要聞   最新動態   相關評論  臺島輿情   媒體反應   通郵   通航   通商
字號:
晉江“鞋博會”拓展兩岸鞋業合作空間

  時間:2007-03-06 14:22    來源:     
 
 

  從毫無製鞋傳統到成為中國著名的鞋都,晉江的製鞋業創造了令世界驚嘆的發展奇跡,而這其中,臺商的參與至關重要。其實早在1993年,兩岸鞋産業之間就有了重心的轉移。眾多臺商把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産業慢慢集中到祖國大陸特別是泉州晉江一帶。而隨著晉江製鞋業的迅速發展,群聚效應開始顯現,越來越多的臺灣鞋機廠、製鞋企業涌到晉江來,介入到晉江鞋的産供銷鏈條中,這對兩岸業界的對接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尤其是臺商方面可以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

  作為中國鞋業行業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國際性專業性最強的展會之一,“鞋博會”從一開始就引起臺灣業界的極大興趣,與會的臺灣客商與參展商越來越多,大批臺商以“鞋博會”為契機尋找商機,參展商把最新、最好的鞋機設備帶來參展,搶佔祖國大陸市場,以爭取更多的客戶。第四屆“鞋博會”,有58個展位的臺灣展區首次亮相。基於歷屆“鞋博會”的良好效應,臺灣區製鞋工業同業公會、臺灣區機械工業同業工會首次協辦第八屆“鞋博會”,而八屆“鞋博會”更是首次設置臺灣館,規劃國際標準展位130個,有25家臺灣(臺資)企業參展,展示的主要是臺灣方面的優勢産品——鞋機。此次鞋博會首次設立“臺灣館”,臺灣區製鞋工業同業公會和臺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首次協辦,並組團參展。這兩項“首次”向各界透露了一個資訊:海峽兩岸鞋業合作交流進入一個新階段。從‘臺灣館’的情況就看得出來——臺灣鞋業由單個企業參展變為行業協會參展,由單個産品展示變為鞋機、鞋材和鞋産品等整個産業鏈的展現;從貿易到技術、市場方面的合作交流,兩岸鞋業合作已經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臺灣區製鞋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林昭傑認為,晉江鞋企具有生産成本低的優勢,近年來在産品品質、研發等方面又有新突破,而臺灣鞋商具有完善的國際行銷網路,如果能將雙方的優勢互補,由晉江鞋企生産製造鞋子,臺灣鞋商代理銷售,雙方就可聯手做大國際市場。

  一些臺灣參展商表示,臺灣的鞋機具有很強的優勢,而晉江現已形成鞋業集群,因此不少臺灣鞋機企業看準時機大舉進入這一集群。鞋博會已經成為他們每年展示新品、進行商務洽談的最好平臺。據了解,目前不少臺灣鞋機企業已在泉州設立辦事處,甚至設立生産基地。

  晉江市製鞋工業協會會長丁志忠表示,臺灣鞋業起步比祖國大陸早幾十年,在經營管理等方面都比較規範,在國際市場開拓方面也具有豐富的經驗,基本上已經與國際接軌,而晉江鞋企在這些方面都剛剛起步,所以可通過與臺灣鞋業的合作交流向他們學習經驗,從而加快晉江鞋業的産業升級。

  本屆鞋博會除了繼續設立臺灣館、組織邀請臺灣展商團及攜手臺灣東森電視臺展開媒體合作等經貿文化交流活動之外,為促進海峽兩岸産學研交流合作,鞋博會擬舉行晉江市製鞋工業協會、臺灣製鞋同業公會鞋業合作簽約儀式,並由臺灣、大陸專家學者及鞋業企業總裁進行相關議題的演講。通過這一交流平臺,進一步拓展晉江與臺灣鞋業企業的合作空間。

  為了進一步凸顯對臺特色,本屆鞋博會還擬舉辦“首屆海峽兩岸大學生運動鞋創新設計大賽”,特邀海峽兩岸在校大學生參賽,以促進優秀設計人才進入製鞋領域。

(來源:新華網福建頻道 王建新)

編輯:李學斌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