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迎2006春節包機
首頁   專題首頁   包機   要聞   最新動態   相關評論  臺島輿情   媒體反應   通郵   通航   通商
字號:
臺胞祖籍地泉州將成大陸第三大臺商投資聚集區

  時間:2007-03-05 14:31    來源:     
 
 

  中新社泉州三月二日電 題:臺胞祖籍地泉州將成大陸第三大臺商投資聚集區

  位於海峽西岸中心地帶的福建泉州,是臺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有關資料顯示,臺灣漢族同胞有百分之四十四點八祖籍泉州,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總結閩臺淵源的“五緣”(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突出表現也在泉州。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就是利用著名僑鄉和臺胞主要祖籍地的優勢,發揮閩南人愛拼敢贏的秉性,而發展成為閩省經濟最為活躍和發達,經濟總量連續多年坐穩頭把交椅的地區。

  泉州經濟發展的成效,有臺商的一份功勞。截至二OO六年十二月,該市批准臺資企業一千二百五十一家,合同利用臺資十五點一二美元,實際到資九點八億美元。

  然而與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兩大臺商投資聚集區相比較,臺商在泉州的投資在數量和領域上,都與泉州所具有的優勢和潛力不相稱。更為尷尬的是,多年前,泉州曾被臺灣相關協會列為“不適宜投資的城市”。

  此等境遇引起了此間政府的高度關注。幾年來,該市立足於投資軟硬環境的全面改善,同時,抓住臺灣島內經濟轉型、産業升級的時機,全力培育石油化工、電子資訊、修船造船、汽車製造、生物醫藥五大新興産業的發展,既促進了自身經濟的轉型,又為臺灣島內産業的轉移提供了絕好的商機。

  多年的苦心經營終於結出了碩果。二OO六年,被稱為投資者“綠色通道”的全市行政服務中心正式運作,並有望於今年實現與所屬十一個縣(區、市)聯網,讓投資者確實享受到便捷、高效、公正的軟環境服務。

  臺灣機電公會發佈的《二OO五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將泉州列為“值得推薦城市”。

  二OO六年一月底,該市第一個專屬臺資企業的投資區——泉州臺商創業基地在惠安縣正式啟動;五月份,閩省惟一的對臺農産品交易市場——閩臺農産品交易市場在南安石井建成。

  更為吸引臺商的是面積五十八點三六平方公里的泉州臺商投資區已在規劃建設中。這個擬重點發展石化後加工、機電一體化和紡織服裝等産業的投資區,目標是形成産值超五百億元人民幣的産業集群板塊。

  同一年,泉州至金門的客運航線正式開通,成為繼“兩門”、“兩馬”之後的第三條客運航線,為臺商的往來提供了快捷的水上通道;大陸惟一的國家級對臺專題博物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館,為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絕佳的載體和平臺。

  在商言商,高明的商人永遠不會坐視商機的流失。今年一月十七日,總投資達二十三點二億美元的泉州開發區和諧光電科技項目、晉江和諧光電科技項目、海峽西岸國際採購與區域物流配送中心項目三個臺資項目正式簽約,投資額超過近二十年來臺商在該市的投資總額,七十多名大陸各地臺資企業協會負責人、各個産業領域的核心臺商代表見證了這一盛事。

  “水到渠成”,中國臺商研究所所長、中國美旗控股集團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謝秉臻博士認為,繼江蘇昆山、廣東東莞後,泉州勢必成為大陸第三大臺商投資聚集區。

(來源:中新社 記者 林永傳)

編輯:李學斌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