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迎2006春節包機
首頁   專題首頁   包機   要聞   最新動態   相關評論  臺島輿情   媒體反應   通郵   通航   通商
字號:
海峽時評:兩岸包機何時才不用“穿靴戴帽”?

  時間:2006-02-08 10:08    來源:     
 
 

     新華網北京2月7日電(記者張勇) 2006年兩岸春節包機7日完成全部航班的飛航,順利圓滿地落下帷幕。這次包機已是繼2003年、2005年之後兩岸春節包機的第三次飛航。4年來,儘管兩岸包機形式在一點點地進步,也給往返兩岸過年的臺胞們帶來一些便利,但“花”開三度之後,包機依然“穿靴戴帽”,被套在“只限春節”、“限乘臺胞”、“必須繞行港澳”、“航點班次有限”等框框中,步履沉重。

    面對兩岸民間交流繁榮熱絡的又一個新年,人們實在有太多理由,期盼這跨越海峽的包機能早日除去束縛,變成節日化、常態化乃至全面的空中直航,惠及兩岸同胞。

    其實,春節包機原本就是在特殊時期為適應特定需求而採取的權宜之計,只是“個案”。2002年,在兩岸不能直航的情況下,臺商和島內一些知名人士提出了春節包機的構想,期望借此緩解大陸臺商春節返鄉一票難求、輾轉週折的困難。大陸有關方面隨即給予了積極、務實的推動,促成了2003年首次實現臺商春節包機。4年來,兩岸包機三次成行,得到了廣大臺灣同胞的歡迎,但由於其本身的局限性,對往來兩岸的廣大民眾來説,其方便性及所産生的效益均屬有限。

    從數字上看,2005年春節包機運送乘客1萬餘人次,今次則達2.7萬餘人次,但相對於每年春節期間海峽兩岸間不下10多萬人次的往返客流量,仍屬供不應求。同樣,相較于兩岸民間交流日趨緊密所産生的巨大交通需求而言,前後短短10多天中的數十個往返航班更只是杯水車薪。要知道,2005年全年兩岸人員往來估計已超過430萬人次。這也難怪許多臺灣同胞在談到包機時往往發出這樣的感嘆“飛起來了,就不要再停下來……。”

    近幾年,兩岸同胞經濟、文化往來日益頻密,每年人員往返人次、進出口貿易額都以兩位數的幅度增長,兩岸間無法直航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如以直航每人次可以節省3小時計,每年兩岸同胞因不能直航,僅時間一項就需多耗費1470多年。還有,兩岸每年高達800多億美元的貿易往來,同樣因為繞道轉運增加了鉅額運費。以農産品為例,有業內人士估計,如果直航,臺灣水果運抵大陸,運輸成本至少可以減少一成。更加便捷的運輸方式對廣大臺灣農民兄弟而言,其巨大經濟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正因為感受到了兩岸同胞的迫切心聲,大陸方面自2005年臺商春節包機結束後就提出,並積極推動兩岸民間航空行業組織循臺商春節包機的模式,儘快就兩岸客貨運包機的問題進行協商。不久前,胡錦濤總書記在福建廈門看望臺商時,再次明確提出支援兩岸民間行業組織依照既有的協商模式儘快就兩岸客運包機節日化、常態化和貨運包機問題一併協商,同步實施。這充分表明瞭大陸方面的誠意和善意,得到了廣大臺灣同胞的歡迎和贊同。

    兩岸3次春節包機的順利成行,已經讓人們清楚看到:由兩岸民間行業組織就兩岸客貨運包機的技術性、業務性問題進行直接溝通,付諸實施,這樣做是務實的,也是可行的。在今次兩岸春節包機圓滿結束之際,人們再次翹首企盼:何時能實現除去束縛、更加便捷的兩岸直航,更多地惠及兩岸同胞?!(完) 


(來源:新華網)

編輯:妮妮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