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迎2006春節包機
首頁   專題首頁   包機   要聞   最新動態   相關評論  臺島輿情   媒體反應   通郵   通航   通商
字號:
臺《經濟日報》:開放大陸客島內航空業者望穿秋水

  時間:2006-02-07 09:20    來源:     
 
 

  中新社香港二月六日電 臺北消息:面對高油價及禽流感的變數,島內航空業今年營運備感壓力,業者期盼加速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腳步,一旦陸客來臺鬆綁,華航憑藉港澳航班密度的優勢,將是最大受惠者,長榮次之。

  《經濟日報》今日報道,兩岸春節包機即將落幕,受惠於今年大幅放寬乘客限制,平均載客率超過百分之八十五,今年的包機將是業者首次出現盈餘,除廈門因受小三通影響外,廣州、上海等航點效益最大。

  報道説,華航董事長魏幸雄日前在參加華航週年慶時公開表示,國際原油價格每上漲一美元,華航獲利將減少五點五億元新台幣,由此可見油價對航空運輸業是一大挑戰,除管控好油價成本“節流”外,兩岸客貨運政策的突破,才是紓解島內運輸業營運困境“開源”的最好大補丸。

  業者還分析,目前臺港線及臺澳線較滿的班次大多是上午臺灣出發,下午以後返臺;反向的航班載客率,一直無法提升。因此,開放大陸居民來臺觀光,若是採中午前抵臺及午後離臺方式操作,可以填補現有航班空位,並大幅提高機位的利用率。

  報道強調,除客運市場佈局外,兩岸貨運包機一直是島內航空業關注的焦點,尤其在近幾年島內産業陸續外移後,臺灣航空貨運市場出口急速冷卻,如何填補貨運運能過剩的問題,成為長榮與華航亟力突破的僵局,這也是何以長榮與華航去年大動作跨海合作的原因。

  報道指出,一旦兩岸貨運包機成行,臺灣能飛到大陸,大陸也能來臺載貨,臺灣可以在操作經驗佔優勢,大陸貨源佔上風,優勢互補,開創雙贏格局。(完) 

(來源:你好臺灣)

編輯:妮妮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