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風光

  時間:2005-08-30 12:43    來源:     
 
 


 
  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最高峰嶗頂海拔1133米。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當地有一句古語説:"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當你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鬱鬱蔥蔥,你會感到心胸開闊,氣舒神爽。因此,古時有人稱嶗山是"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傳説秦始皇、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這些活動,給嶗山涂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過去最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長春、張三丰等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觀大多毀壞。保存下來的乙太清宮的規模為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於北宋初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道教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凈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築,由"三宮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格清淡簡樸。三宮殿這組建築最大,前後三進院落。三皇殿院子裏有兩株古柏,傳説漢代所植。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周圍有許多景點和刻石。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遊覽區的中心。

  遊覽嶗山的人,不會忘記到傳説蒲松齡住過的三清殿西關岳祠看看。蒲松齡寫<<聊齋志異>>,多次以嶗山為背景。三宮殿前的一株山茶,高8.5米,幹圍1.78米,樹齡約700年,為世界少見的大山茶。寒冬季節,滿樹綠葉滴翠,紅花嬌艷,猶如落下一層絳雪。宮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當年蒲松齡寓於此,與牡丹、山茶相對,孕育出優美的神話故事<<香玉>>,寫白牡丹和紅山茶變成美麗的女子,與一位書生相戀的故事,為<<聊齋志異>>中的佳作。

到嶗山旅遊,可選三條路線:

  南路,沿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上山,可觀太清宮、徐福島、龍潭瀑、上清宮、明霞洞等景點,既有山水奇觀,又有香火綿綿、寺鐘悠揚。還可傾聽美麗動人的故事。更有瀑布飛流直下,可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讓人不忍移步。

  中路,是以北九水為主的遊線,主要看水。人行泉畔回轉處,涉水九次,每次為一水,稱九水。水有緩有急,情勢各異,或細水潺潺,或急流險進,或止若深潭,水畔有怪石疊岩,有花影綽約,有松木林立,更襯托出水之秀美。北九水最著名的要數潮音瀑,每逢雨季,瀑布氣勢非凡,浪花如鱗,其聲似潮,奇峰異石、古洞深澗,險象環生,可謂山海之勝。

  東路,為太平宮、獅子峰、華嚴寺一線.沿途有臥魚石,其型似魚,手擊聲音似魚鼓。有羅延窟,內寬7米.高15米,可容百人。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