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

  時間:2005-08-30 12:40    來源:     
 
 

 


  千佛山位於濟南市區南部,海拔258米,佔地166公頃,為濟南三大名勝之一。古時稱歷山,相傳,古代虞舜曾于山下開荒種田。隋開皇年間,依山勢鑿窟,雕佛像多尊,並建"千佛寺",漸有千佛山之稱。唐貞觀年間,重新修葺,將"千佛寺"改為"興國禪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九"重陽節均舉辦廟會。後遭戰火,被毀,明清重修。建國後,1959年辟建為公園。

  千佛山,東西橫列如屏,風景秀麗,山北側有登山盤路三條,蜿蜒迴環,松柏夾道,濃蔭蔽日。如行走不便,也可乘車從山東側環山盤路上山,山上名勝眾多。興國禪寺居千佛山山腰,內有大雄寶殿、觀音堂、彌勒殿、對華亭。南側千佛崖,存有隋開皇年間的佛像130余尊,山崖上,由西向東,依次有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呂祖洞。歷山院在興國禪寺的東側,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大雜院。內有舜祠、魯班祠、文昌閣、一覽亭。在千佛山北麓建有集四大石窟于一體的萬佛洞。遊人至此,可一瞻北魏、唐、宋造像之丰采。山東辛亥革命烈士陵園在千佛山東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散落著"唐槐亭"、"齊煙九點"、"雲經禪關"古坊等名勝。

  千佛山歷史悠久,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記載著眾多的歷史典故:如唐朝段成式在《酉陽雜久且》中記載了歷山的來歷:"齊都接歷山,上有古鐵鎖,大如人臂。繞其峰兩浹。相傳,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鎖之,鎖斷,飛來此矣。"黔婁洞內石刻也有一則美麗的傳説:"黔婁先生死時,他蓋了一方白布,白布甚小,蓋上了頭則露出了腳,蓋上腳則又露出了頭,孔子的弟子曾參之孫曾西説:"把布斜著蓋,不就蓋嚴了嗎?"黔婁的妻子韋叢説:"斜著蓋有餘,不如正著蓋不足。先生在世的時候,非常正直,死後卻讓他歪斜,這哪能是先生的本意呢?"這則故事至今傳為佳話。

  近年來,千佛山公園有了長足發展,先後增添了桃花園、遊覽索道、瀛芳園、奇能滑道、十八羅漢、臥佛、高爾夫球場、大舜石圖園、梨園、瀑布等。1995年被列為全省七大風景區之一,成為一處歷史悠久、風景秀麗,以舜文化和佛教文化為特色的規模宏大的旅遊勝地。

  千佛山民風淳樸,每逢"九九"重陽節都舉辦山會,這種風俗已沿襲了好幾個朝代,至今仍存。屆時,商家都來進行經貿活動,當地各種土特産,如山楂、柿子、花生等也都上市,場景熱烈。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