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世界遺産——泰山

  時間:2005-08-30 12:16    來源:     
 
 

   1987年,泰山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世界遺産委員會評價泰山説:“兩千年來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對象,其山中的人文傑作與自然景觀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國藝術家和學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國文明和信仰的象徵。”聽眾朋友,位於中國東部山東省境內的泰山自古被尊為“華夏神山”。

  1987年,泰山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世界遺産委員會評價泰山説:“兩千年來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對象,其山中的人文傑作與自然景觀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國藝術家和學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國文明和信仰的象徵。”在這次和《茶余飯後》節目裏,就向您介紹泰山。

  泰山位於中國東部的山東省中部,跨越泰安和濟南兩市。關於泰山,中國有一個神話傳説。傳説,天地萬物是由一個叫盤古氏的人創造的,盤古氏死後,頭顱、軀幹和四肢化為五座大山,這就是中國著名的“五嶽”名山,位於東方的泰山正是盤古氏的頭顱化成的,因此,被稱為“東嶽”的泰山就是“五嶽”之首。泰山被稱為“中國第一山”,早在西元前6世紀,中國傳統文化尊稱的“聖人”孔子就評價説:“登泰山而小天下”,西元8世紀唐朝著名詩人杜甫則為泰山留下了“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樣的千古名句。這些評價讓人感覺泰山是中國最高的山,其實泰山的主峰海拔高1500多米,在“五嶽”中僅位居第三,但是它突起于華北平原,淩駕於丘陵之上,相對高差達1300米,視覺效果格外高大,使人觀之有通天拔地之勢。泰山綿延200多公里,盤臥方圓400多平方公里,形體巨大而集中,山石的質地堅硬,讓人産生厚重安穩之感,因此,中國又有“穩如泰山”、“重如泰山”之説。

  泰山的風景以壯麗而著稱。累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霞光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是中國山水名勝的集大成者。泰山極頂玉皇頂日出雲海的勝景,是泰山的標誌性奇觀,無數的遊人為了一睹泰山日出,從半夜就開始登山。

  泰山有著非常獨特的政權象徵意味,它接受君主帝王親臨祭祀的歷史也有三千年了。

  按照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講究,泰山地處中國最東方,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泰山所處之地正是萬物發育的吉祥之地,因此被視為天的象徵和神的化身。歷朝帝王為了表明自己的統治權是天帝授予的,都紛紛到接近天庭的泰山之巔祭告天地,這就是泰山封禪大典。據文獻記載,先秦時代(西元前221年前)就曾經有七十二君到過泰山,祭告天地。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帝王秦始皇、漢武帝等都到泰山封禪。這種封禪祭祀活動在泰山延續了數千年,並貫穿了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泰山因為帝王封禪被抬到與天帝相齊的神聖高度,同時也被認為是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徵,就有了“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説法。

  隨著封禪的興起,古代歷朝歷代不斷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文人雅士更對泰山仰慕備至,紛紛前來遊歷,留下眾多不朽的名篇佳作和書法墨寶。因此,泰山成了一座文化遺産寶庫。據不完全統計,泰山現存古遺址近百處,古建築群20多處,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提供了實物資料,其中泰山岱廟天殿與北京故宮齊名,被稱為“中國三大宮殿”之一。泰山還是中國所有名山中石刻碑碣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共有2000多處,是中國歷代書法及石刻藝術的博覽館。

  悠久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滲入泰山壯麗雄渾的自然風景中,形成了自然與人文渾然一體的獨特的泰山風景。這種美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罕見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遺産協會專家盧卡斯(Lucas)先生於1987年5月來泰山考察後,給予極高的評價,他説:“世界遺産具有不同的特色,要麼是自然的,要麼就是文化的,很少有雙重價值的遺産在同一個保護區內,而泰山便是具有雙重價值的遺産。這意味著中國貢獻了一件獨一無二的特殊遺産。”1988年,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九大綜合遺産”之首。

  聽眾朋友,以上為您介紹的是世界遺産——泰山。接下來,我同説説在中國為什麼要將岳父稱為泰山。

  唐朝開元14年,玄宗皇帝到泰山封禪,任命丞相張説擔任封禪使。張説趁此機會把自已的女婿鄭鎰也帶去了。按照慣例,凡是隨皇帝參加了封禪的,丞相以下的官員都可以升一級。鄭鎰本來是九品,張説利用這次機會,把鄭鎰連提四級,升為五品。唐朝制度規定,不同品官所穿官服的顏色是不一樣的。那天宴會上,玄宗看到鄭鎰的官服突然改變了顏色,覺得奇怪,就去問他。鄭鎰支支吾吾,不好回答。這時,擅長諷剌滑稽的黃番替他回答説:“此泰山之力也!”妙語雙關。唐玄宗沒有深究,大家心照不宣,鄭鎰就這樣混過去了。

  事後,“泰山之力“的故事逐漸流傳開來。於是有人將妻子的父親稱為泰山。儘管稱妻子的父親為“泰山”聽起來雅道,但那“泰山之力”的故事總不免含有諷剌的意思,兩者聯繫起來還是不太光彩。所以後人便考證説,稱妻父為泰山,是因為泰山頂上有丈人峰的緣故。在中國古代,一般尊稱老人為“丈人”。隨著這種稱謂的傳承。變異步,到了南北朝時期,丈人已經成為妻父的同義語了。由此不難看出,大概是泰山頂上先有了象徵老人的丈人峰,後來又發生了“泰山之力”的故事,於是,人們便將泰山頂上象徵老人的丈人峰同所比喻的妻父的丈人聯繫在一起,所以把妻父稱作“泰山”。

  好,聽眾朋友,這次的《茶余飯後》節目我向你介紹了中國的世界遺産——泰山,以及有關泰山的故事,這次節目就到這結束,多謝收聽。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