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千年智者故居 其意自在高遠

  時間:2005-08-30 12:50    來源:     
 
 

    從來不需要邀約,從來都不分國界,一年365天當中,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朝聖者虔誠而至——因為,這裡是被譽為千年智者的中國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的故鄉。

    山東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 儒學的象徵,以悠久的歷史、宏大的規模、豐富的文物珍藏而著稱。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説,主張用道德自覺和禮儀規範,使人們既有仁愛之心,又有長幼之序、尊卑之別,以維持家族、社會的秩序。經過後繼者的發揮,儒學終於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因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三孔”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産。

    孔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廟宇之一。西元前478年,即孔子去世的第二年,人們在為紀念他而舉辦的祭祀活動中,將其故居改為廟宇,陳列著他生前用過的衣、冠、琴、車、書等物品——從一定程度上説,這裡又可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館。

    走近孔廟,可見門前聚集著來自各國的旅遊者。進得大門,卻忽然感到寂靜安詳。孔廟青瓦保存完好,朱紅的門漆暗暗生輝,樹齡在千年以上的翠柏則依然遒勁有力。

    佔地13萬平方米的孔廟是“三孔”中的代表,它是中國傳統的官式祠廟類建築的典範,100余座主體建築貫穿在中軸線上,左右對稱。孔廟共有前後九進院落,檜柏高聳,層層迭翠,雕梁畫棟,精緻艷麗。檜柏叢中,一條幽遠的甬道通向宅院深處,一如伸向悠遠的歷史。

    西側與孔廟為鄰的孔府,是孔子世襲“衍聖公”嫡系子孫的官署和私宅。如今,這裡收藏有古文檔萬卷,珍奇古玩不計其數。而總數達10萬餘株的孔林,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家庭墓地。墓地內,樹齡在200年以上的古樹就有9000余株。從空中看,以柏樹、銀杏等為主要樹種的綠海密不透風,而掩映在萬綠叢中的4000餘款歷代碑刻構成了中國最大的碑林。

    “‘三孔’中所有的建築、石刻、植被都得到了精心的保護。”曲阜市文物局副局長丁晨介紹説,“我們保護的原則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在維修方法上,則是‘修舊如舊,永續使用’。”

    他還介紹了一些現代化的保護措施,比如:在孔府孔廟中設置了地下電纜供電系統、定期疏導孔廟排水系統,安裝了消防水池、避雷針等設施,同時,還對古樹名木、所有碑刻建檔立案,全部實行了電腦管理,等等。

    近年來,對孔子思想的研究與承傳持續升溫。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已是天下聞名;以《孔子研究》為代表的十多種孔子研究期刊發行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曲阜,以孔子文化為背景的道路隨處可見,如大成路、友朋路、大同路等;同時,以孔子名言做成燈箱的一條街也成了旅遊看點之一。

    事實上,信奉孔子不僅限于中國。據了解,隨著孔子思想的對外傳播,朝鮮、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亞、英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也陸續建造孔子的紀念性建築,世界上共有2000余座孔子廟。

    目前,全世界已有與孔子有關的網站100多家;中國內地、香港、臺灣以及日本的部分學校,讓孩子們誦讀《論語》及古典詩詞已成為學校的必修課程;近十年來,每年至少有來自世界各地的300萬人次來山東曲阜拜謁孔子……(完)
 
    (溫閩  張明哲)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