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來了個大“豬倌”

  時間:2005-08-30 10:42    來源:     
 
     一頭頭肥碩的豬兒“居住”在水泥抹面的高大磚房內,舒舒服服享受著大玻璃窗透進的充足陽光。在它們身邊,不銹鋼自動料槽、鴨嘴式自動飲水器、降溫噴霧機等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豬舍後,糞便和廢水都能得到無害化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蚊蠅孳生。整個養豬場梧桐高聳,垂柳依依,月季怒放,完全找不到傳統豬場臟、亂、差的影子……

      這兒,就是坐落于壽光市洛城鎮的東盈養殖有限公司,一處頗具規模的現代化養豬場。

      由臺商呂文智創辦的這家公司,年存欄生豬1·2萬頭,出欄2萬頭,銷售收入逾1500萬元,已發展成為濰坊市目前規模最大的生豬養殖企業。

     呂文智今年37歲,臺灣屏東縣人,2000年來到壽光創業。7月9日,與記者謀面時,他正身穿白大褂,帶著助手逡巡于排排豬舍間。乍看去,這位臺灣老闆高高的個子,面相忠厚,臉頰微黑,濃眉善目。若不是一口臺灣腔表明身份,還以為他是標準的山東大漢。

     提起呂文智的敬業精神,連吃苦耐勞的養豬場工人也讚嘆不已。作為公司總經理,他曾不止一次押車運送生豬去上海,並等到肉聯廠深夜屠宰完後,仔細觀察豬肉品質,聽取廠家意見,然後對品種、飼料等積極研究改進。
     對於東盈養殖公司,當地政府給予了熱情的關懷和幫助。呂文智深情地説,市、鎮領導經常登門噓寒問暖,還出資鋪平道路,安裝閉路電視,搞好場外綠化,使他深受鼓舞。幾年來,他不斷追加投資,養殖公司現已擴大到120畝,擁有職工近百人。

     “蛋糕”做得越大,越需要運用現代化的理念進行管理。在養殖方面,呂文智就採用了先進的“全進全出法”:每次送6頭母豬進産房,一週後生産,再過21天給小豬斷奶,並送進保育舍,35天后轉入育肥室,最後統一齣欄,從而很好地控制了疫病發生。

     目前,東盈養殖有限公司90%的生豬打入上海市場,成為濰坊市第一個取得生豬入滬資格的大型養豬企業。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