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子齊魯尋根 感悟中華文化精髓

  時間:2005-08-01 10:33    來源:     
 
 

      華夏經緯網8月1日訊:7月24日至29日,由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和臺灣素書樓文教基金會主辦,山東省實驗中學承辦的“2005年齊魯文化國學夏令營”在山東舉行。7月29日上午,在北京第十二中學李一凡和臺北南山中學張毓玲同學的主持下,參加夏令營的兩岸三地的同學交流了學習體會。現將其中來自臺灣的三位同學和來自江蘇常州的同學的發言編發。

    “大夥兒都是中國人”的情誼令我深受感動
(臺北市北一女中胡頎)

      臺灣有一個相聲段子叫“四郎探母”,裏面有一句話令我印象很深,他説“我第一次出國便是回國”,其中的五味雜陳,是我這次來山東才真正體會出來。

      在山東,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正如文化衫上印的“尋根”二字。山東是中國精神上的故鄉,文化上的根,是讀書人最嚮往的地方。從前,我們只能透過《論語》等書遙瞻聖人,而今,我們真正到了聖人的故鄉,那份感動是無以由書中體會的。一開始,我可説是懷著“朝聖”的心來的,但一天天過去,宗教性的神聖感漸漸消去,進而轉為更深的“崇敬”,因為我愈來愈了解孔子偉大之處,正在於他是個“人”。孔子于舉世滔滔中“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絕非傻,而是不忍于忘天下大仁的心。也許他“世界大同”的理想未能實現,但這份“仁”世世代代傳于讀書人的心中,孔廟東西旁所配祠的歷代賢者正是其最佳的展現。徘徊其間,無以名狀的莊嚴氛圍,令人深覺“低廻留之,不忍去之”。

      還記得一位老師對我説,“中華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雖然這五十年來因政治問題有所隔,但這份情是永不會斷絕的”。是啊!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胞們懷著同樣的民族情感齊聚一堂,從歡迎晚宴的同樂,到登泰山的共患難,雖只是短短一週,大夥已如多年老友般。或許我不太會説話,也沒常和大家玩在一起,但這份“大夥兒都是中國人”的情誼是令我深受感動的。“仁”字是一個人,一個二,也就是説,仁必發乎己,而及於人。因此,仁是要實踐於人群之中的,這幾天和大家一同學習,一同“尋幽訪古”,使我對此字有更深的體會。

      當然,此行能有如此豐富的感受要感謝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的支援和山東省實驗中學精心籌劃,他們全體師生的認真和熱誠相信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最後要謝謝在場的所有老師、同學和我們一同“讀論語,學做人”。

讀論語、學做人
(臺北市建國中學余忠亨)

    這次在孔子的故鄉,我們學習如何讀論語、學做人,共同探討儒學的精義。孔子之學,博大精深,就如同子貢所説:“不得其門而入,則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這意味著研究孔子思想,需要一條進入的門徑。什麼是進入孔子思想和做人的門徑呢?如何把握孔子思想之精髓,在這星期的學習與參觀中,更可以確定在於孔子所提出的仁愛和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在登泰山的時候,我們臺灣有一位學長中暑,當情況正危急的時候,四週的同學、老師、路人大嫂及時伸出援手,連自己的路都顧不得走,一路護送他上山。還有北京的一位同學惟恐我們學長糖分不足,慷慨地贈送五根友誼棒棒糖。這件事我們全體上下都非常感動,也非常感激,同時也深刻體會到孔子所説的“仁愛”,正存在於我們所有人的心中。有愛人世間才有溫暖,才有大同的社會,而這正是孔子一直抱持的理想。此外,登泰山也是一趟意義非凡的旅程。錢穆先生曾説:“歷代帝王以至於老百姓為何要登泰山?因為在眾山之中,唯有泰山,步步登高,一路向上,在這段旅程中,象徵著‘開始’到‘巔峰’的艱苦過程。”

    我們在登天梯(十八盤)的時候才了解到爬山的辛苦。崎嶇的步道,無盡漫延的階梯,抬頭遙望,終於在雲霧繚繞之中;回頭俯瞰,我們所走過的路竟是如此的稀少。抱著一身大汗淋漓的軀體,我們才知道自己經歷多麼大的挑戰。“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當我們終於登上玉皇頂時,這個耳熟能詳的古語,經過我們親身的體驗,突然鮮活起來。泰山給我們帶來莫大的感動,又想到山東省實驗中學的鐘主任曾説過:“泰山這麼難登都登上來了,還有什麼事幹不成?”   

    最後,非常感謝主辦單位使我們在這一次的旅程中獲益良多。非常感謝承辦單位對我們的照顧和辛苦付出,四海之內皆兄弟,這種不分地域、不分性別、不分距離遠近的溫情,深深地溫暖著我們來自臺灣同學的心,這樣的感謝無可言喻。

大陸同學真的幸福
(臺北縣南山高級中學李俞萱)

    在這一個禮拜的相處、學習下,我們有以下的心得:首先,要感謝臺灣素書樓文教基金會以及全國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讓我們有這個機會參與這次的活動。

    在這幾天的行程當中,我們遊覽了三孔--孔林、孔府、孔廟,親自感受到了孔林的清幽和孔府、孔廟的古色古香,處處都充滿著人文氣息。在臺灣,莘莘學子只能憑藉著書本中的文字圖片、運用想像力想像著書本中的時代和人文事跡,而大陸學生則是生長在孕育這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大地上,有著豐富的文化資産和名勝古跡,相較之下,大陸的同學真的幸福多了。在上過了實驗中學的國文課後,我覺得在臺灣課程繁多,時間不夠,在上《論語》時主要是以翻譯、解釋等字面上的意義為主;而在這兒解釋固不可少,但更進一步的將論語背後那深層的意義提出來,也就是如何立身處事,進而思考生命的意義,注重思想的部分,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幾天相處下來,我覺得大陸的學生都比較大方,且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勇於和老師互動,提出自己的看法,這種互動在臺灣是較為缺乏的。

    這次行程中,最讓大家印象深刻的相信就是登泰山,靠著堅定的意志力,征服了險峻的十八盤,從山上往下看,真的能夠體驗古人所説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情景,讓大家又體驗到了一次山林之美。最後要感謝的就是勞苦功高的山東省實驗中學,不論在課程規劃或是行程安排上都非常週到,以及這次從四方來齊聚一堂渡過美好時光的各位營員,讓我們帶回美好的回憶。

邊走邊愛--之夢回齊魯
(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劉望翌)

   2004雅典奧運會的宣傳口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奧運回家了”,而此時此地參加本次齊魯文化國學夏令營,我感受是如同一次精神家園的回歸,就像這次夏令營的主題“尋根”。在這片齊魯土地上,我仿佛真的探求到了齊魯文化的源頭,它是那般清澈、淳樸,足以清醒人世,洗滌人心。

    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之地,齊魯這片土地始終讓我貪圖著一種士氣,洋溢著濃重文化色彩又不失現代氣息的山東省實驗中學,由千百年文化積澱的氣勢宏偉的“三孔”聖地,以及“絕眥入歸鳥”的泰山峰景。

    踏在沉重的岩石上的時候,腳下忽然有一種生要般的依戀,讓我去接近並解讀這樣一塊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文化奇跡,凝聚了無數歷史積澱的厚重之地。曾經我對儒家文化的認識是那麼的浮淺,但當我身處曲阜,卻突然有了一種覺醒,像是沉睡的靈魂因某種觸動而幡然醒悟,一霎那間,心靈與地域契合得如此完美,依稀看到孔子的音容笑貌,他將《論語》向我娓娓道來,而我惟有潛心聆聽……關於這片土地,有太多的崇敬與眷戀,或許就像歌中所唱“你是我心中的日月,我在這裡,沿途的風景多餘,只為遇見你。”

    本次夏令營另一番特色,也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內容形式多樣的高水準的講座。不論是楊佐仁教授激情四溢的《儒學思想與人類進步》,辛意雲教授“深情款款”的《讀論語,學做人》,錢胡美琦教授真誠樸實的《國學漫談》,還是魏健教授幽默風趣的《泰山是個“大天壇”》,是他們讓我領略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含義,衷心感謝您們的教誨與啟發,感謝你們讓我的心靈又再次得到洗滌與昇華,謝謝!

    最後,我還想表示一下感謝,感謝與我一起共度七天的所有營員,旅途因你們而不再單調,那些歡聲笑語的記憶,我將永遠珍藏。謝謝你們給我的美好時光!還有一句感謝,是送給承辦單位山東省實驗中學的各位老師和同學們,感謝你們週密的安排、悉心的照顧和生動的講解,本次夏令營的成功舉辦,你們功不可沒。

    這就是七天來我內心真實寫照,心靈的觸動以及衷心的感謝。然而在這一刻,我又有了另一種感慨,那就是深深的責任感。本次夏令營即將拉上帷幕,而對於我們在座的各位卻是全新的開始,如何儘自己所能深入探究儒家思想,探究國學,並最終予以發揚光大,我們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和責任,正如聯歡會上我寫的那幾個字,在宏揚國學的道路上,我們任重而道遠。

    思緒有一些雜亂,但內心卻是一片清晰的光亮,齊魯文化國學夏令營引領我走進了一個神聖凝重的殿堂,它讓我沐浴在先哲的聖光下,感受到何為“仁”,何為愛,何為“忠恕”,何為“道義”。

    聖人們的腳印清晰而厚重,而我追隨他們的足跡,儘管我的腳印很淺淺,但我正腳踏實地努力進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再次以之共勉。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