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食譜

  時間:2005-08-30 13:00    來源:     
 
 

  孔府菜是魯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各菜係的形成發展過程中,孔府菜經歷的年代最久。孔子的直系後裔,歷代享受寵封,名高位顯。特別是明清以來,衍聖公已官居一品,班列文官之首,一直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在廣泛的社會交際中,孔府菜從宮廷菜、南北方名中*吸取了許多經驗,加上過去孔府的內眷多來自各地官宦的大家閨秀,她們常從娘家帶廚師到孔府來,因此互為補益,使孔府菜得以産生和發展,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傳統菜譜和烹飪方法。孔府為了繼承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原則,經過多年廣徵博取,逐漸形成一種具有獨特風味的典型官府菜。

  在宴席的類別上,有壽宴、喜宴、家宴、便宴等,在規模上有高、中、低級的燕窩席、魚翅席、海參席、如意席、全素席、全羊席、清真席以及多達196道菜的“滿漢全席”等

  孔府菜對菜肴造型、營養調配、衛生標準和食用方法等都提出嚴格要求,反映了孔府菜的色、香、味、型都別具一格。不但在製作上做到形式美、內涵美,而且通過一些特殊的名稱給人以美的回味和懸念。一些菜肴的命名與孔子後裔的政治地位相聯繫。冠以一品命名的菜肴有一品鍋、一品豆腐、一品丸子、一品海參等。一品官可以直接上朝面君,因為是世襲,父子均可同時上朝,所以有“帶子上朝”、“玉帶蝦仁”等足以顯示孔府地位尊貴的菜名。一些菜名極富詩情畫意。如一卵孵雙鳳、神仙鴨子、八仙過海鬧羅漢、詩禮銀杏、金鉤挂銀條等均寓意高雅。由此窺見孔府菜用料精細、營養豐富、花樣多姿,千百年來人們以能親嘗孔府菜為樂事。八十年代初曲阜逐漸向外推出孔府大三宴:壽宴、喜宴、家宴。每年慕名而來的海內外遊客不計其數。近年來,為了進一步發掘和發展孔府菜,每年國際孔子文化節期間都開展“孔府美食遊”活動。(中國孔子網)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