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要共贏金融應先行——專家銀行家縱論兩岸金融合作
 
 
  來源:      日期:2006-12-08 11:26

 

   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二屆深圳高峰會,可謂高手林立,大腕雲集。當中不乏像馬蔚華、李晉頤這樣的銀行家,也有多位研究金融與投資的專家、教授。談起海峽兩岸的經濟共贏,這些金融領域的“圈內人士”儘管各持真知灼見,但都有一個共同話題:錢。

  “錢”作何解?——經濟要共贏,金融應先行。

   金融市場互通迫在眉睫

   臺灣東吳大學教授戴立寧認為,現在兩岸通商已是主流,臺灣對大陸貿易出口已佔其出口第一位。必須關注的是,任何商業行為都離不開金融業。

   “如果説商業是‘肌肉’,那麼金融就是‘血液’。很多情況下,‘血液’比‘肌肉’更為重要。‘血液’通了,整個肌體就活了。因此,實現兩岸金融市場的互通,在當前顯得尤為重要。”

    他的這一觀點,立即得到馬蔚華的呼應。

    作為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在中國經濟界、金融界極負盛譽,口碑甚佳。對兩岸金融合作的現狀,他以“經貿熱、金融冷”一言蔽之。究其原因,馬蔚華認為,臺灣方面對金融業的管制過嚴,開放程度不高。加上兩岸金融業的制度差異,統計指標的不同,金融人員的資格認定不同,使兩岸金融合作滯後於經貿合作。他透露,招商銀行3年前就申請在臺北設立代表處,但一直沒有下文。

   “但是,我們同行之間,關係是非常融洽的。”馬蔚華説,兩岸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密切合作,對金融業帶來很大影響。順應這種形勢,兩岸金融機構已自發開始互動,多家臺灣銀行在大陸設立了代辦處,不少臺灣保險公司還進軍內地市場。目前,兩岸銀行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兩大形式,一是業務合作,二是高層研討,每年都固定召開一次研討會,輪流“坐莊”。

    大陸市場是臺灣銀行的戰略“要塞”

   “兩岸經濟合作,最大的挑戰是一個字,最大的機會也是這個字——‘錢’。”

    身為富邦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李晉頤對兩岸金融業的合作既不安於現狀,又滿懷憧憬。一句開場白,足以表白他的這種心態。

    正是基於對兩岸經濟合作的衝動和憧憬,發跡于臺灣的富邦銀行,2004年3月完成了對香港港基銀行的收購,搶抓CEPA的商機。讓李晉頤和他的團隊欣慰的是,這一年多來,富邦在香港已實現規模經濟,很多金融産品“銷路”不錯。

   “最近不斷有人問我,什麼時候去祖國大陸?我要説的是,兩岸金融業目前在制度、規範及管製程度方面有所不同,但這種不同和限制,反而也會帶來很多合作機會。”

    李晉頤坦承,金融實際上在全球各地都是受到高度監管的行業,正因如此,其中的挑戰和機遇是並存的。對臺灣銀行而言,走出去是必然之舉。從中長期看,充滿生機、潛力無限的大陸市場,是臺灣銀行搶灘布陣的最佳戰略據點。

    未來兩三年將出現更多更好的合作模式

    無論是李晉頤這樣的銀行實業人士,還是戴立寧這樣的專家教授,都一致看好兩岸金融業的合作前景,並預言未來兩三年將看到更多、更好的合作模式,比如“策略聯盟”。

    戴立寧以“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闡述了兩岸金融合作的必要性。他不客氣地説:“臺灣金融業的自由化,若置於全球化的大背景,實際上也是內憂外患。如果不及時地予以有效整合,將來不會有競爭力。內地金融機構呢,卻像當鋪一樣,必須有抵押才能借到錢。這一點我很不贊成。從這層意義上説,雙方都有合作的動機和迫切的需求。”

    馬蔚華則以實例佐證這種合作的優越性:“説起大陸與臺灣銀行間的合作,我認為最成功的典範應該是招商銀行與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之間合作開發信用卡的案例。當時,招行擬推出信用卡,急需尋找合作夥伴。考慮到臺灣銀行的市場化程度高,雙方文化差異不大,易於交流,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在臺灣信用卡做得最好,甚至擊敗了國際信用卡巨頭,所以我們選定與其合作。經過一年多的合作開發,招行推出了國內首張‘一卡雙幣’信用卡,市場反響非常不錯。”

    李晉頤預言,未來大陸除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外,一定會有大量的中小銀行和外資銀行並存,“當然,你得有一定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服務水準。”

來源:深圳特區報

編輯:芳翼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