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刊:臺當局應暢通金融業登陸的道路
 
 
  來源:      日期:2006-12-08 11:19

 

 

  臺灣《經濟日報》十九日發表題為《政府有責任暢通金融業西進之路》的社論,認為臺灣當局應當正視臺灣金融業到大陸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政策面、制度面提供島內業者循序進軍大陸的路徑,給予業者寬廣的經營彈性。

  社論指出,島內金融業前進大陸之路儘管障礙重重,金融業者卻沒有放棄的權利。因為金融業服務的客戶在對岸,要滿足客戶直接、實時、多元的服務需求,金融機構就得跟著客戶移動。

  走出去,是金融業西進的另一個理由;島內金融市場規模小卻競爭者眾,難以支應金融業成長所需,有能者走出臺灣尋找新的成長動力原是勢所必至。雖然中國大陸非金融業全球化的唯一選項,卻不能不列為選項,其經濟高速成長、臺商群聚及同文同種等因素,更讓其成為金融業的首要選項,這也是經濟法則之必然。尤其,看到國際金融機構紛紛藉參股陸銀,不僅獲享鉅額資本利得、累積經營當地市場經驗,更讓大陸金融機構改革轉型;進軍大陸的優勢正點滴流失,臺灣金融業者又豈能容忍坐困愁城?

  社論説,今年的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選在四川成都舉行,島內二十多位的金融機構董事長、總經理不遠千里飛赴成都與會,除鞏固既有的人脈、建立新的産官溝通管道,也想第一手掌握大陸金融産業發展的方向、金融市場開放的氣氛,甚至尋找兩岸合作的商機。事實上,上周兩岸保險業者還在更西部的新疆烏魯木齊集會,説明業者不放棄任何可能的兩岸互動機會。

  社論最後説,島內金融業者的“臺灣經驗”代表的不只是資金、經營知識,還有人才與人脈,在大陸臺商這塊市場裏,臺灣金融機構的優勢仍在;除了業者自己的努力與升級,更需要當局在政策面、制度面提供業者循序西進的路徑,給予業者寬廣的經營彈性。面對當前雙方無法簽署監理協議的困境,這是當局可以做的事,也是無可懈怠的責任。

來源:中新社

編輯:芳翼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