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十一五”我國環保投入將達14000億
 
 
  來源:      日期:2006-07-06 14:54

 

   “十一五”我國環保投入將達14000億 

  到“十一五”末環保産業年産值預計將達到8800億元 

  本報記者 宋薇萍 發自上海 

  “十一五”期間,我國環境保護投入將達同期國內生産總值(GDP)的1.5%以上,投入總額約達14000億元。到“十一五”末,我國環保産業年産值預計將達到8800億元,其中:資源綜合利用産值6600億元;環保裝備産值1200億元;環境服務産值1000億元。 

  6月27日,國家環保總局科技司産業處處長姜宏在由德國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舉辦的“IFAT CHINA 2006第二屆中國國際環保、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博覽會”上發佈了上述資訊。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我國環保投入重點領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水環境方面,10大流域(區域)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規模4000萬噸/日,估計治理總投資約需1800億元(其中管網建設投資1200億元);工業廢水治理約需投入2000億元。 

  第二,大氣環境方面,治理二氧化硫污染約需投入3000億元。其中,火電廠脫硫約300億元,工業窯爐脫硫約400億元,民用鍋爐脫硫約300億元,其他約2000億元。控制機動車尾氣、煙塵排放等約需投入2000億元。 

  第三,固體廢物方面,建設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約需投入300億元。其中,垃圾焚燒廠約需投入150億元,垃圾填埋場約需投入100億元,垃圾堆肥場約需投入50億元。危險廢物集中處理約需投入150億元。廢棄資源及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約需投入200億元。 

  第四,生態環境方面,建設生態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生態農業和治理水土流失及礦山復墾等,約需投入1500億元,其中農村小康環保行動約需投入248億元。 

  第五,核安全及輻射環境保護建設投入約需31億元。 

  第六,環境能力建設方面,初步建成環境品質監測網路;進一步完善重點污染源自動線上監控工程、污染源監控體系,強化環境管理支撐能力。科研開發等能力建設,約需投入200億元。 

  當日,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何炳光也在該會上表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將達到節能量的目標是6.5億噸標準煤,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政府將通過建立引導基金的模式,充分發揮四兩撥千金的作用,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 

  據悉,防治環境污染的投入中,55%來自於個人投資者。當本報記者問及引導基金的具體事項時,何炳光表示,正在籌辦當中,目前不宜透露。 

  何炳光表示,應該強化依法節能的理念,而這也是今年節能工作的重點。據其透露,國家有關部門已經開始修訂節能法,預計今年年底能完成初稿。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