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農業〕“十五”期間農業綜合開發共投入1335億元
 
 
  來源:      日期:2006-01-16 12:13

 

  財政部副部長廖曉軍今天在此間表示,“十五”期間,中央財政逐年加大農業綜合開發投入,調整和完善地方財政配套政策,吸引和帶動社會資金,五年共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1335億元,有力地支援了農村小康建設。
 
  今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投入力度,地方財政部門特別是省級財政部門要切實落實好財政配套資金,重點向13個糧食主産區及各省、區、市的糧食主産縣傾斜。

  在財政部召開的全國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會議上,廖曉軍介紹,“十五”期間投入的農業開發資金中,中央財政資金428.7億元(含利用世行貸款及外國政府贈款19.35億元),地方財政資金308.36億元,農民、農村集體和企業自籌資金399.89億元,銀行貸款及其他資金107.3億元。同時吸引和帶動信貸資金及其他社會資金90.9億元。

  “十五”期間利用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改造中低産田1.29億畝,新增糧食生産能力407.28億斤、棉花8.46億斤、油料26.02億斤,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據悉,財政部將在今年進一步創新農業開發資金投入方式,通過以獎代補、拍賣産權等形式,鼓勵和引導項目區農民對其直接受益的工程建設籌資投勞;探索財政資金扶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産業化經營的方式方法;大力推進投資參股經營試點,形成“政府推動、市場化運作、龍頭企業帶動、農民組合”的運作機制。 根據財政部安排,今年中央財政安排的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將繼續以糧食主産區改造中低産田和中型灌區節水改造為重點,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産基本條件。

  積極扶持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特別要加大以糧食為主要原料的農産品加工轉化項目的扶持力度,增強對優質糧食基地的帶動作用,促進種糧農民增收。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扶持力度。加強技術培訓,努力提高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水準與效益。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