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鋼鐵業〕年終觀察:"多事之年"醞釀升級
 
 
  來源:      日期:2005-12-22 16:41

 

  對於中國鋼鐵業而言,2005年可謂多事之年──2月下旬鐵礦石漲價71.5%、4月初國內鋼材價格開始急速下滑、5月降低鋼材出口退稅、7月出臺産業政策、8月鞍本合併、11月鋼鐵産量跨上3億噸的臺階、12月發改委確定鋼鐵産能過剩。所有這些,讓中國鋼鐵業成為2005年“最有話説”的行業,而這也昭示了中國鋼鐵業在前兩年急速發展之後正在經歷一場嬗變。

  博弈鐵礦石價格

  帶著2004年創造的1300多億元利稅,中國鋼鐵業高高興興地邁進2005年的門檻。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剛剛過完農曆新年,進口鐵礦石供應商就率先發難,日本新日鐵和巴西CVRD公司達成新一財年鐵礦石供應價格上漲71.5%協議。在無法改變現有礦石談判規則下,2月28日下午,中國鋼鐵企業同國際三大礦石供應商談判的代表──上海寶鋼宣佈,在盡所有努力之後不得不接受新一年度鐵礦石價格比上一年度上漲71.5%的現實。

  事實上,2004年底鋼鐵業內人士已經判斷進口礦石價格將上漲,但71.5%的漲幅還是讓大部分人感到驚訝。鞍鋼總經理劉玠説:“我們原本以為今年國際礦石漲價可能在50%-60%之間,現在的幅度出乎我們意料之外。日本鋼鐵企業談判的結果使中國鋼鐵企業很被動,雖然對擁有自有礦山的鞍鋼沒有什麼影響,但中國鋼鐵業應注意到這件事情。”

  “新日鐵-CVRD”價格讓中國鋼鐵企業從三大礦商手裏進口鐵礦石每噸多支付差不多40美元,71.5%的漲幅讓國內鋼鐵業幾乎增加了200億的礦石成本,而談判過程中的困難,也讓中國鋼鐵業界充分體會了缺乏話語權的尷尬。

  短暫休息10個月後,中國鋼鐵業如今再次坐上談判桌,而這一次似乎底氣十足。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金屬礦産部主任梁若東認為,2006年全球經濟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鋼鐵生産和鐵礦石需求仍應基本穩定,不會有大的增長,因此決定明年全球鐵礦石供需變化的主要因素仍將在中國。2006年的全球海運貿易鐵礦石的價格應在2005年上漲71.5%的基礎上向合理價位回歸。但是,博弈國際礦石巨頭遠沒有想像中簡單,供需雙方的談判將比今年2月更難。

  鋼價坐上過山車

  令鋼鐵業界同樣感到驚訝的還有今年的鋼鐵價格。同樣是在2004年底就有專家判斷今年鋼價將前高後低,鋼價可能會有所回落,但誰都不曾想到,這種“回落”幅度竟然如此之大。3月下旬,成本概念推高鋼材價格達到最高點,之後每天二三十元不斷的降價新聞,已經取代了鐵礦石的漲價,成為鋼鐵交易市場裏的人談論最多的話題。

  當時還有專家判斷,由於進口鐵礦石已經開始執行新的談判價格,這種新增加的原材料成本將很快體現在五六月份的生産上,上漲的成本提高了鋼鐵産品可能降價的底線。“去年4月底的時候,鋼鐵價格曾經大幅回落,市場價格甚至跌破了一些小鋼廠的成本價,但那一次降價存在很多市場炒作因素,經過那一次教訓,無論鋼鐵生産企業還是經銷商都變得更為理性。”

  但冶金價格資訊中心鋼鐵專家趙剛分析,4月1日取消的鋼坯出口退稅政策成為影響國內鋼材供給的最新變數。鋼坯出口態勢對鋼材價格的支撐力度將趨於減弱。而後降低鋼材出口退稅率在鋼鐵貿易商中擁有一定市場,很多人認為國內鋼鐵供應量將會因為減少出口而增加,希望借此機會打壓鋼鐵價格,從而採取觀望態度。

  由此,國內鋼價一路下滑,建築鋼材從3月高點時的每噸3800元直降到4月底的每噸3200元。不管之後生産商如何努力,市場價格始終難有起色。在7月底的資訊發佈會上,中鋼協首次表示,“鋼鐵生産的總體産能已經由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要轉向産能過剩。下半年鋼材價格走低的壓力依然存在。”而國慶節後,鋼市再次探底,建築鋼材價格只有每噸2800元左右,更讓人意外的是板材價格也幾乎降到只有線材的水準。

  對於明年的價格走勢,趙剛指出,從鋼鐵生産成本變化趨向看,隨著鋼價回落,鋼鐵生産原料價格也在逐步回落。一旦鋼價走低對鋼鐵生産增長起到抑製作用,那麼市場對爐料的需求將減弱,將促進爐料價格的進一步回落。這將為鋼價回落騰出一定空間。國內鋼價已經不可避免地從上升通道轉入下降通道。

  産能過剩成定論

  鋼材價格的大幅走底,追根究底還是因為供需關係的變化,而在現實産量超過需求之前,國內鋼鐵産能偏大已經為此埋下伏筆,兩年前在鋼鐵領域投下的真金白銀此刻已經到了投産期。在12月初的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表示,鋼鐵行業目前生産能力已大於市場需求1.2億噸,還有在建能力7000萬噸、擬建能力8000萬噸。如此巨大的産能壓力,直接導致國內鋼價成為全球市場最低。12月9日,國家發改委工業司在網站上表示,經過調查研究工業司已經提出了《鋼鐵工業控制總量、淘汰落後、加快結構調整的通知》(下稱《通知》),力求在“十一五”期間,鋼的年生産能力控制在4億噸左右,淘汰1億噸落後的煉鐵生産能力、5500萬噸落後煉鋼能力。這意味著,對鋼鐵行業的宏觀調控,仍將繼續進行。

  不過,也有專家對此提出質疑,“到底什麼算是落後産能?農村修蓋一個塑膠大棚,用2級螺紋鋼就足夠了,沒必要非要用3級螺紋鋼;蓋房子的腳手架用普通的線材就行,也沒必要都改成不銹鋼。許多所謂‘落後’産能生産的産品因為價格便宜還是很有市場的。能否把淘汰落後産能落實下去還需要做相當工作。”

  值得慶倖的是,儘管目前中國鋼鐵業整體産能已經過剩,但畢竟市場需求同樣在增長。經濟觀察院鋼鐵行業分析師劉小兵判斷,綜合建築、機械、汽車、家電、鐵路、造船、石油、集裝箱八大行業2006年對鋼鐵産品的需求,需要接近3億噸的鋼材,再加上其他行業的用鋼需求,2006年全年全國共需要鋼材約3.7億噸(不含重復材計算),和2005年全年的鋼材表觀消費量3.26億噸相比,將增加消費4400萬噸,同比增長率為13.49%。

  提高鋼鐵産業集中度

  無論是從“在鐵礦石談判桌上唱響中國聲音”的角度考慮,還是從穩定國內鋼鐵價格的角度考慮,亦或是從調整鋼鐵産業産品結構的角度考慮,迅速提高中國鋼鐵産業集中度似乎都成為最必然的選擇。7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向外公佈《鋼鐵産業發展政策》(以下簡稱《鋼鐵政策》),有人將此稱之為“吹響了中國鋼鐵業整合的號角”。

  作為2004年宏觀政策率先點名調控的産業,鋼鐵業2004年持續高速的投資增長和價格波動引起政府高層的高度關注。今年3月30日和4月20日,國務院兩次召開常務會議,鋼鐵業都成為會上討論的重點。國家發改委工業司司長劉鐵男明確表示,雖然這幾年中國鋼鐵工業有了很大發展,但也存在生産力佈局不合理、産業集中度低、産品結構矛盾突出、技術創新能力不強、低水準能力過大等問題。“有些問題還相當嚴重,制約著我國鋼鐵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劉鐵男口氣非常堅決。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鋼鐵政策》應時出臺。發改委工業司官員稱,《鋼鐵政策》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促進企業整合、提高産業集中度。其中明確提出“到2010年,鋼鐵冶煉企業數量較大幅度減少,國內排名前十位的鋼鐵企業集團鋼産量佔全國産量的比例達到50%以上;2020年達到70%以上。”為此,支援和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集團,進行跨地區的聯合重組,到2010年,形成兩個3000萬噸級,若干個千萬噸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企業集團。

  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前兩年“是個鋼廠就賺錢”,800多家企業沒有多少你死我活的競爭,大家還算相安無事,寶鋼、鞍鋼實力強一點也無非就像是春秋時期的霸主。而如今,中國鋼鐵業總産能至少超過4億噸並且市場情況開始發生變化的事實,讓鋼鐵企業不得不走上一條兼併重組的殺伐之路。中國鋼鐵業正在加快腳步,更多的重組大戲將在2006年上演。

  背景連結:2005年鋼鐵大事記

  2月28日,寶鋼代表中國鋼鐵業界同意新一財年鐵礦石價格,漲幅為71.5%,6天前日本新日鐵與巴西CVRD公司率先就此達成協定。

  3月下旬,國內鋼鐵市場價格攀上此輪高速發展週期的最高點。

  3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加大鋼鐵行業結構調整力度、抑制鋼鐵生産能力盲目擴張。

  4月1日,稅則號為7203、7205、7206、7207、7218、7224項下的鋼鐵初級産品,停止執行出口退稅政策,這意味著鋼坯、鋼錠13%的出口退稅政策被取消。

  4月2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最終審議並原則通過了《鋼鐵産業發展政策》。

  5月1日,鋼材的出口退稅率由原來的13%下降到11%。

  7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向外公佈《鋼鐵産業發展政策》。

  8月16日,在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主持下,鞍鋼集團總經理劉玠和本鋼集團董事長張營富出席新公司揭牌儀式,正式宣告鞍本鋼鐵集團成立。

  9月27日,礦石供應商必和必拓公司首席執行官顧之博在北京表示,2006年鐵礦石仍處在供不應求階段。

  10月國慶節後,鋼鐵價格再次下滑,鋼鐵市場進入全年第二個波谷。

  11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當前鋼鐵、水泥、有色等部分行業過度投資導致産能過剩的問題日漸突出。

  12月,新一輪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再次開始。

  背景連結:四方人士縱論鋼鐵業

  “開年到現在一噸猛漲了500元,市場上的人不少還都抓著不肯放,都説還要漲,連去年炒房的人現在都跑來炒鋼材了,弄得鋼材市場熱鬧得不行。”──3月份,當鋼材價格還在逐日攀高時一位阿里巴巴論壇網友的留言。

  “風物長宜放眼量。”──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談論鐵礦石漲價71.5%時,建議礦石供應商市場戰略應長遠規劃。

  “現在離全行業虧損只有一步之遙。”──國慶節後,鋼材價格再次下降,上海鋼之家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文章認為,鋼鐵企業已無路可退。

  “什麼是落後産能?什麼是落後産品?農村蓋蔬菜大棚,有2級螺紋鋼他絕不會用品質好一些但價錢更貴的3級螺紋鋼;蓋高樓大廈要用好材料,可腳手架也沒必要都要換成不銹鋼做的。”──鋼鐵業內一位頗有影響的專家認為淘汰落後産能並不容易。

  “當我們鋼鐵行業全面虧損的最困難時候,你們不要再捅一刀,否則記你一輩子。”──2006財年鐵礦石價格談判前,發改委工業司司長劉鐵男對必和必拓公司的CEO顧之博開玩笑説。(楊大鵬)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