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保險業〕盤點2005年:六大變化值得關注
 
 
  來源:      日期:2005-12-20 13:30

 

   萬能險一枝獨秀,終身健康險異軍突起,分紅重疾險重出江湖,傳統銀保産品急流勇退……在即將過去的2005年,上海的壽險公司增加了8家之多,給市場帶來了更多選擇的同時,也加速了保險産品的升級換代。

  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中國內地的保險産品和服務還遠未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但在有限的選擇中,理性的消費者要作出有利於自己的判斷,就必須多比較、多思量。

  盤點2005年的保險市場,除新産品讓人眼花繚亂外,六大變化也頗有新意,值得關注。

  一、萬能險産品升級換代

  萬能險的銷售量今年陡升5-6倍,有著一定的理由:可自由調節保障和投資的比例,有保底收益且可向上浮動,每年繳費不設規定數目。具備這幾大特點的萬能險,不失為目前適合長期穩健理財的保險品種之一。

  但前不久,中國保監會、上海及各地保監局卻連發風險提示,提醒人們理性投保,其主要原因是,在市場上,已經頻頻出現萬能險誤導的事例。

  《保險週刊》上期通過3位不同客戶分別投資萬能險和銀行儲蓄的比較,得出結論:萬能險適合一定金額(每年1萬元以上)、期限為10年以上的投資,短期、小額的收益率不如銀行存款,更適合中青年、中等收入或以上、無更多精力研究各種投資理財工具的人群。

  把握大的投資原則以後,投保萬能險時還應具體注意幾大事項:

  1、手續費扣除比例。每繳一筆萬能險保費,保險公司都要扣除一定的手續費,之後才能進入投資賬戶。各家保險公司對此規定不一,可重點比較。

  2、實際結算收益率。進入投資賬戶後,各保險公司每月公佈當月的結算收益率。可選擇結算收益率持續較高的保險公司投保。

  3、資金的流動性。投保人可以從萬能險投資賬戶中隨時支取現金,但有一定的限制,一般要支付手續費,可重點關注。

  傳統銀保産品的主要功能在於儲蓄增值,也算是萬能險廣義的一種。

  今年以來,上海保險市場銀保業務持續下滑,迫使保險公司對銀保産品進行升級換代。目前,新出現在銀行櫃檯的保險産品或是簡裝版的萬能險,或增加了保障功能。

  以前比較流行的銀保産品,通常設定一個投資回報率,並附加一倍或兩倍于保費的意外傷害保險,保障功能相當有限。

  銀保萬能險的特點在於,投資回報率不固定,但設有一個下限。如果銀行升息或降息,萬能險的實際收益率也會相應地上下浮動,一般略高於定存利息。銀保萬能險通常附加有意外險的保障功能,部分公司的産品還可附加購買其他的保障。

  以信誠人壽與中信銀行推出的“一諾千金”萬能險為例,採用利率聯動的手法:在投資的前10年,保證收益率不低於2.5%;10年之後,保證收益率不低於稅前一年期的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目前實際收益率為3.3%。

  增強保障功能是今年銀行保險的另一大趨勢。以中意人壽近日在中銀推出“保家利”銀保産品為例,除了具有保本增值的功能,還具有意外傷害保險、意外醫療補償保險和重大疾病保險的功能,保障總額達到保費的5倍以上。

  “新的銀保産品增加了很多功能,這是一種進步。但也對櫃面銷售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不能向客戶清楚解釋,將有可能發生誤導現象。客戶也應增強對銀行保險的認識,不要簡單將之理解成為是儲蓄的替代品。”上海保監局一位負責人提醒説。


 
  二、分紅重疾險重現市場

  分紅重疾險除了對被保險人身患重大疾病提供保障之外,每年還有額外的紅利可分配給客戶,曾是各大保險公司熱銷的産品,但在2003年5月,被中國保監會叫停。

  主要原因是保險公司經營風險較大。今年,各保險公司紛紛將分紅型重疾險“改頭換面”,以另外的名字和包裝出現在市場上。

  年初,平安人壽推出其今年主打的健康險産品“三鴻健康保險計劃”,宣傳方面首次打出了“分紅+健康”的概念,以吸引市場的注意力。

  中宏人壽隨後推出“無憂寶”兩全保險,從名稱上看它只是一款兩全保險,但事實上就是一款分紅重疾險,與一般重大疾病保險相比,惟一不同的就是增加了“紅利給付”功能。

  新華人壽推出一款銀保産品“紅雙喜三寶健康理財計劃”,也是將多個險種組合在一起,其中包含了重疾保障和分紅功能。

  將分紅重疾險與非分紅重疾險作對比後發現,分紅重疾險每年繳費略高,但加上每年的分紅收益,總的保險利益遠超過非分紅重疾險。

  目前傳統長期壽險産品的預定利率,不能超過每年2.5%,分紅保險的收益率卻不受這一限制。

  因此,從保險理財的角度考慮,分紅重疾險要優於非分紅的重大疾病險
 


 三、終身健康險漸成主流

  隨著國內最大的壽險公司———中國人壽11月推出終身住院醫療保險,終身健康保險開始成為健康保險産品的主流。

  此前,很多保險消費者對醫療保險頗有微詞:沒病的時候,保險公司千方百計勸你投保,但真的生病了,保險公司賠了一筆錢,第二年就不讓續保了。

  由於大多數醫療險都是附加在主險之後的短期險,保險合同每年續簽一次,很容易出現第一年投保人生病得到賠付以後,第二年就被保險公司拒絕續保,或將某種疾病列為“除外責任”。

  終身醫療保險針對市場上大多數醫療保險産品不保證續保、不保證費率、不能單獨購買等問題作了改進。只要消費者在投保時通過核保,即可終身得到醫療保障。

  投保該保險後,相當於建立了一個終身住院醫療補貼賬戶。發生住院、重症監護和重大手術時,可從中支取住院保險金、重症監護保險金和重大手術保險金。

  以30周歲男性投保中國人壽的終身醫療險為例,20年每年繳費3872元,終身可得到12萬元的醫療保障。每年支取的醫療保險金不設上限,如果額度提前用完,保險合同即告終止,無需繼續繳費。

  四、保險經紀人如雨後春筍

  保險公司、保險産品的增加,催生了保險經紀人行業的興起。找一個保險經紀人,將各家保險公司的優勢産品組合在一起投保,已逐漸成為上海人買保險的新潮流。

  在短短1年多時間裏,上海已出現了多家“超市”式的專業壽險仲介公司。與以往保險代理公司僅代銷1-2家保險公司的産品所不同,新出現的代理公司往往代理10家以上保險公司的産品,並將不同公司的優勢産品加以組合,推薦給客戶。

  現在各家保險公司都擁有自己的系列産品,但特長並不同。有些公司的投資型保險相對較好,有些公司的醫療健康險有優勢,有些公司的保障型産品很便宜,但客戶卻不大有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究。

  如果通過一個比較專業的保險經紀人,將多家保險公司最適合自己的産品加以組合,就可以實現單位保費效用的最大化,從而避免了在一家公司投保的局限性。

  不過,由於保險産品是一種長期的契約和服務的過程,雖然保險經紀人模式在投保時有一定的優勢,但長期服務、理賠服務如何,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從歐洲國家的經驗來看,經紀人為客戶挑選保險産品,已成為主流方式。保險經紀人受客戶委託,從客戶利益出發,與保險公司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仲介服務,並依法收取佣金。

  目前上海較知名的壽險仲介公司:豐盛保險代理公司、盛平保險代理公司、合泰國立保險超市和環亞保險經紀公司等。


  五、美元保單期待新生

  今年的保險理財留給新一年的最大懸念和期待是,美元繳費、美元理賠的保險理財産品何時出現。如果內地的美元保單能夠面世,保險公司通過自身的外匯投資渠道投資海外市場,內地保險的回報率將大大改善。在滿足人們外匯投資需求的同時,也可以對“地下保單”起到由“堵”變“疏”的作用。

  在“地下保單”較為嚴重的深圳,深圳保監局曾明確表示,考慮到很多投資者手中持有外匯、需要投資渠道的實際情況,正在會同外匯管理部門以及保險公司探討,擬推出帶有投資分紅性質的外匯壽險保單,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種種跡象表明,美元保單出現已是時間問題了。目前,中國保監會已批准了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和友邦保險等四家保險公司,可以將其保險外匯資金進行海外投資。

  這樣,也許在新的一年中,人們就可以購買到外匯保險。

  六、養老保險再成焦點

  現在市場上絕大多數養老保險産品已改良為分紅型,亦有不少保險公司主張以萬能險替代養老保險。

  無論是分紅型養老保險還是萬能險,收益率均可上下浮動,不受傳統長期壽險年收益上限2.5%的限制。

  理財專家指出,“定期定額”的投資理念,對養老保險同樣適用。養老金的儲備是日積月累的過程,不可能如炒股票低吸高拋。任何人都不可能只通過一份保險就完成養老金的儲備,可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收入情況下分步進行。

  隨著收入的增加,逐漸加碼養老險的投入,最終才能規避利率波動、通貨膨脹等不穩定因素,對儲備養老金的影響。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