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國防科技工業〕解讀建議:怎樣理解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要求?
 
 
  來源:      日期:2005-11-27 10:39

 

   新華網北京11月27日電 國防科技工業是國家戰略性産業。大力推進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是“十一五”期間一項關係全局的重要任務。《建議》根據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對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和改革提出明確的要求。

    第一,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要適應新軍事變革的要求。《建議》提出,要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
事變革,努力提高軍隊資訊化條件下防衛作戰能力。根據這一要求,要對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作相應的調整,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技術,提高國防科技工業的技術含量,以增強高科技條件下的高新武器裝備供給保障能力。

    第二,國防科技工業發展要堅持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方針。這是指導新時期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基本方針。國防科技工業要繼續調整改造和優化結構,同時要健全軍民互動合作的協調機制,提高軍民産品的研發和製造水準,以帶動和提升整個産業技術水準。要按照“小核心、大協作、寓軍於民”的要求,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科研生産能力結構,把大力發展軍工先進製造業擺在突出位置,著力提高軍民産品的研發和製造水準。要加快軍工高技術産業發展,壯大産業規模,在確保武器裝備供給的同時,積極推動軍民兩用性強、軍工具有比較優勢的高技術實現産業化,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國家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同時,要積極吸納民用工業的先進技術,推動民用高科技向軍工轉移。通過加強軍工民用技術的雙向互轉以及軍民産業的互動合作,推動産業技術水準上新臺階。

    第三,國防科技工業要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必須通過改革加快形成有利於增強自主創新的體制和機制,實現“三個轉變”,在發展理念上從跟蹤發展向自主創新轉變,在發展模式上從重産品輕基礎向兩者協調發展轉變,在發展機制上從軍民分割、封閉發展向二者協調發展轉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一是健全科技創新體系。要根據武器裝備、民用産業和基礎研發的不同需要,國防科技和基礎研發以國家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學為主,企業為輔,民用産業以企業為主,實行産學研相結合。二是大力推進自主創新的基礎能力發展,逐步構建體系合理、功能完備、技術先進、軍民相容、效率突出的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三是實施若干重大科技專項,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高新技術産業群。四是增強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完)

 (來源:新華網 )

編輯:木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