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資訊産業〕解讀《建議》:資訊産業發展方向和重點是什麼?
 
 
  來源:      日期:2005-11-25 10:38

 

     新華網北京11月25日電 《建議》提出,資訊産業要根據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總體趨勢,大力發展整合電路、軟體等核心産業,重點培育數字化音視頻、新一代行動通訊、高性能電腦及網路設備等資訊
産業群,加強資訊資源開發和共用,推進資訊技術普及和應用。同時要求加強寬頻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網際網路等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三網融合”,健全資訊安全保障體系。

    圍繞《建議》的要求,“十一五”資訊産業的發展思路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優化産業環境,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進一步擴張産業規模,逐步延伸和完善産業鏈,提高産業的附加價值;建立和完善創新體系,努力增強創新能力,突破自主關鍵技術;積極調整産業結構,發展基礎性核心産業,搶佔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培育跨國型骨幹企業和民族知名品牌,增強産業的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資訊服務業,加快推進産用互動,促進産業融合,大力發展整合電路、軟體等核心基礎産業,培育新興産業,實施核心基礎産業振興、技術創新、資源整合、産業聚集和應用促發展等發展戰略,做大做強資訊産業。

    “十一五”資訊産業的重要任務:一是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建設;二是實現産業增長方式的轉變;三是拓展新業務,保持電信服務業持續、穩定增長;四是加快郵政體制改革和業務發展;五是大力推進電子資訊産業基地建設;六是構築適應資訊服務業發展的基礎設施;七是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地區資訊産業發展;八是實現産業鏈的優化和升級,加快核心産業的發展;九是加快民營企業發展,推進中小企業專業化;十是振興電子裝備業,開拓資訊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新局面。重點抓好下一代網際網路、新一代行動通訊、數字電視、整合電路、軟體、先進計算等重大工程。

    資訊産業要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必須採取相應的政策與措施。一是制定和完善行業法規政策,加強宏觀管理;二是加快核心領域的技術突破及産業化步伐,提高産業競爭力;三是採取措施,大力促進資訊服務業發展;四是創造良好的利用外資環境,提升國際化層次;五是加強行業監管,促進有效競爭格局和公平有序市場競爭環境的形成;六是加強網路及資訊安全工作,營造安全可靠的通信環境;七是完善財政稅收政策,促進資訊産業發展;八是拓寬投融資渠道,改善投資環境;九是加強統籌規劃,擴大國際合作。(完)
 
(來源:新華網)

編輯:木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