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北京〕十一五工業規劃:制造業布局“東移南擴”
 
 
  來源:      日期:2006-12-30 15:46

 

     12月29日,北京市工業促進局和市發改委聯合公布《北京十一五時期工業發展規劃》,規劃首次提出,制造業空間布局“東移南擴”,以順義、通州和亦莊3個新城的發展為依托,包容房山,大型構築東南現代制造業產業帶,以順應城市重心戰略東移的部署。

     同時,工業將繼續從城區向郊區和工業園“跑”,目標是達到兩個70%(遠郊區縣工業增加值佔全市工業的70%,開發區工業總產值佔全市工業的70%)。

     北京市工業目標是:城區-總部基地,環城-高新技術產業帶,郊區-現代制造業基地。

     據規劃,十一五期間,北京市汽車產業將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汽車總產值達1600億元,並形成以北京現代、北京奔馳-戴姆勒·克萊斯勒、北汽福田等主導整車企業為主的產業群。市工業促進局產業布局指導處處長陳世傑介紹,2010年,北京市將產銷汽車130萬輛。在2008年,汽車產銷就將達100萬輛的水平,預計排位全國第三、第四的水平。

     對北京市最大的鋼鐵企業搬遷一事,市工促局副局長馮海說:“2010年,首鋼在石景山地區的冶煉、熱軋全部停產。”到2007年底,首鋼在北京市鋼鐵生產能力將完成壓縮400萬噸的任務,也就是一半的產能,到2010年,石景山地區的冶煉、熱軋能力全部停產。首鋼搬遷到河北唐山曹妃甸,並在北京市順義首鋼將建立一個年產150萬噸的首鋼冷軋薄板生產線。屆時,石景山地區的首鋼廠房如何處置,現在正在規劃。

     十一五期間,北京工業增速目標為8%,遠低于十五期間12.4%的增速,也低于十一五期間北京市GDP規劃的9%的增速。這意味著北京工業發展的油門將減小。在資源利用方面,規劃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別要比十五末下降30%以上,這一速度遠遠高于全市下降20%的目標。在工業總產值方面,到2010年要突破1萬億元,將近翻一番。市工促局副局長常青說,首都的功能定位要求北京工業加快調整結構和增長方式,優先發展高端、高效、高輻射力和低能耗、低污染的產業,與首都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和諧發展。(張艷)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