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上海〕“十一五”期間自然濕地保護率將提高到30%
 
 
  來源:      日期:2006-03-10 10:34

 

      “十一五”期間,上海計劃在杭州灣沿岸新建南匯廟港和金山邊灘兩大濕地自然保護區,使上海市自然濕地保護率從現在的不足22%提高到30%。

     上海瀕江臨海,擁有豐富的濕地資源,被譽為“建在濕地上的城市”。據上海市綠化管理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謝一民介紹,上海具有自然濕地近32萬公頃,人工濕地近37萬公頃。其中,長江口濕地面積達21.5萬公頃,被認為是全球200處生態敏感區域之一。

     據專家介紹,濕地是淡水資源的存儲庫,既能儲存暴雨和過量的雨水,又能在中遊、上遊洪水泛濫季節,起調節水量、控制洪澇災害的作用。

     每年長江口的自然濕地可提供近萬噸水產品,是不少名貴水產品的種質保護區。近年來,上海加大了對自然濕地的保護力度,並在長江口的九段沙、崇明東灘建成兩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使其成為西太平洋沿岸最大的候鳥"驛站",每年在這里越冬的水鳥超過4萬只。今年年初,崇明東灘還首次出現近萬只花臉鴨,這是該種群首次大批在我國大陸出現。而位于杭州灣的自然濕地正隨著開發而大量減少,導致許多在這里棲息的候鳥開始向內陸擴散。為給鳥類留出一定空間,上海"十一五"期間計劃在南匯廟港和金山邊灘建設兩大鳥類自然保護區,增加自然濕地保護面積260平方公里。
 
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