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福建〕福建省中心城市框架專項規劃通過專家評審
 
 
  來源:      日期:2005-10-25 18:36

 

  9月2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在北京召開《福建省中心城市框架專項規劃》論證會,邀請國家發改委、建設部、文化部、交通部、國務院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部門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對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組織編制的《福建省中心城市框架專項規劃》進行評審。各位專家站在全國區域經濟布局發展的戰略高度,集思廣益,暢所欲言,為福建省中心城市的發展獻計獻策,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受黃小晶省長的委托,副省長蘇增添到會聽取專家發言並講話。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胡希捷、副總經理任蘇行出席會議,省直有關部門領導等參加了會議。

  發展壯大中心城市是福建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六大舉措之一。去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壯大中心城市的若幹意見》,把中心城市發展的問題提到了重要議事日程上來研究。隨即,省政府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開展福建省中心城市框架專項規劃研究,配合“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及時研究規劃福建中心城市發展的總體框架,著力解決福建今後10至15年各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發展模式、產業布局、綜合交通體係、城市基礎設施配套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等一些重大項目建設問題,並以此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福建省中心城市框架規劃研究報告》創新提出“大通道、大產業、大服務”的總體框架規劃思路,“兩大經濟圈、兩條發展帶、兩大支撐體係”的福建省區域經濟發展總體布局設想,以及“十一五”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若幹建議,並從框架規劃的宏觀角度,提出對福建省9個中心城市自身發展戰略選擇和空間布局的調整意見。“規劃報告”從戰略上回答各中心城市長遠發展的框架問題,從戰術上回答近期如何部署綜合交通體係和公共服務體係兩大支撐體係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專家組經評審後認為,《福建省中心城市框架規劃研究報告》進一步充實了“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內涵,為福建省編制“十一五”各項規劃,及各中心城市編制或修編城市總體規劃等提供了宏觀指導意見,既有較強的針對性,又具備可操作性。專家組還從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區域特色經濟、拓展福建經濟腹地、統籌社會文化事業發展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

  蘇增添代表省政府對與會專家給予福建省中心城市發展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他在講話中表示,福建省今後將根據這次框架規劃論證會的意見,組織對規劃作進一步的修改、補充和完善,並做好與“十一五”各專項規劃的銜接工作,加強城市之間重大規劃的協調銜接,促進基礎設施、社會事業設施的共享,產業的協作配套和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整合資源優勢,推進城市聯盟;要夯實基礎,根據福建的區位優勢和產業特色篩選一批近期可操作的項目,落實到“十一五”各專項規劃中去,促進盡早實施;要重點推進,堅持工業立市,大力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工業經濟,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帶動人流、物流、技術流、資本流、信息流的集聚,使中心城市成為區域人才、技術、資金、管理等要素資源的配置中心;要營造氛圍,使全省上下統一思想認識,增強大局意識、協作意識和市場意識,營造有利于中心城市發展的良好環境。 (周琳)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木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