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企業信息化日前確定了“十一五”發展目標,到2010年,信息技術在全省企業中得到更深入而廣泛的應用並取得明顯效果,使全省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有較大提高,努力縮小與國內外先進企業在信息化發展水平上的差距,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全省企業信息化總體水平爭取達到如下目標:
在總體水平方面,全省企業信息化指數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在設計、生產方面,80%以上的制造企業在設計、生產等領域普遍使用CAX(CAD、CAM、CAPP、CAT等)、PDM(產品數據管理)、DCS(集散控制)、FCS(現場總線控制)等信息技術,70%以上的生產型企業全面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最優智能控制,並能進行跨地域、跨行業的網上協同設計與制造。
在經營、管理方面,70%以上的工業企業實施企業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係管理(CRM),企業資源計劃(ERP),60%以上企業實行BtoB(企業對企業)、BtoC(企業對顧客)、BtoG(企業對政府)支付型電子商務,將網上訂貨與企業內部ERP相結合,通過網絡營銷和網上支付,實現對市場的快速反應。
在資源整合方面,70%以上的企業實現企業信息網絡平臺(Intranet/Extranet/Internet,即內聯網/外聯網/網際互聯網)高度一體化和生產、經營、管理一體化的信息化係統工程,50%以上的企業實現從信息採集、設計、生產、經營、管理到決策的一體化現代集成管理係統(CIMS)。
在機制創新方面,大中型企業設立首席信息主管(CIO)職位和企業信息化推進機構覆蓋率達80%以上。

企業信息化十大示范項目
福建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MES項目
三鋼公司企業MES(生產制造執行係統)係統的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降低物資庫存資金佔用金額;二是控制了原料質量和生產過程;三是降低了生產成本;四是提高了經營管理水平,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福建省工業設備安裝有限公司ERP項目
通過建設ERP係統,公司成本結構得到了優化,管理層次、經營效率和員工素質得到了提高,企業文化不斷更新,經營業績迅速增長。
泉州市鄉鎮企業局電子商務應用服務公共平臺
通過建立統一的服務平臺,為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提供技術保障。通過建立統一的應用、人才、信息、政策等服務體係,為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提供環境保障。通過建立政府統一的服務機構,使企業信息化和電子商務工作上升為政府“一把手工程”,為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泉州海天輕紡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信息係統
該係統效益主要體現在:一是降低庫存、節省採購資金佔用,原料有效配套率提高30%以上。二是生產效率、計劃準確率、設備利用率、訂單的交貨期準確率大幅提高,生產制造成本降低15%以上,客戶滿意度及美譽度也隨之提高,公司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三是大大提高合同評審的效率,縮短了訂單生產周期,提高了市場反應速度,並使辦公開支降低60%以上。四是應收賬款降低30%以上,呆壞賬發生率降低50%以上。
“數字福建”中心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
該平臺通過租賃方式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應用服務。其實質是一個搭建在電信級互聯網平臺上的軟件“超市”,電信運營商集中對硬件設備和數據進行維護,係統增值服務商將完整的ERP係統分割成一個個獨立可用的小模塊放在“超市”上,中小企業如“買菜”一樣選擇自己需要的模塊用租賃的方式使用這些模塊,在無需對信息化硬件設備進行更多投入的前提下,迅速實現信息化。
網絡化智能調節器嵌入式軟件項目
由福州福光百特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研制的網絡化智能調節器嵌入式軟件是一係列通用的、量大面廣的、具有廣闊國內外市場前景的新產品,它廣泛應用于冶金、鋼鐵、石油、化工等行業,是目前工業生產過程的倍增器。目前項目在福州自來水總公司北區水廠、隆耀化工廠、佳通輪胎等企業進行現場安裝運作,效果反映良好。
福建多語翻譯服務公司多語發布平臺建設項目
多語發布平臺自2004年5月投入運行,現擁有每周100萬字的翻譯能力,可以面向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提供網上多語發布信息服務、雙語城市體係設計與實施服務、信息本地化翻譯服務。中心基于自行開發建設的多語發布信息係統,面向福建省乃至全國提供信息本地化服務。
奧邁制造業信息化ASP服務平臺
ASP平臺為中小企業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硬件基礎設施及軟件運行平臺,採用租賃的方式,為企業提供信息化應用服務,包括信息化係統實施及後期維護等服務。平臺面向中小企業,以行業為對象開展服務,目前已在二個領域開展:一是電機行業的ERP軟件應用服務,以及電機上下遊企業之間的機電網上協同物流係統應用服務;二是工控及低壓配電產品的供應鏈協同商務服務。
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ERP項目
福耀採用一套規范統一的ERP管理信息係統,並在不同的分公司進行推廣,最後又把係統與信息資源集中在一起,從而動態地監測不同地點的工廠的生產經營狀況,使整個企業的管理始終處于可控的狀態之下,從而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提高了經濟效益。
飛毛腿(福建)電子有限公司ERP項目
飛毛腿公司在實施了ERP項目後取得了如下效益:數據處理量和速度得到了提高,企業分析決策有了及時的、可靠的、全方位的數據依據,車間與倉庫物料報廢的監管力度得到了加強,縮短了財務核算時間等。

人才培訓:為信息化提供新動力
日前,展示我省企業信息化高端人才風採的福建省首屆優秀信息主管(CIO)評選活動揭開序幕。“十五”以來,我省充分利用行政機關、高等院校和社會資源開展多層次的企業信息化人才培養工作,由省信息產業廳直接主辦或聯合相關部門共同舉辦的信息化知識培訓班達170多場次,受訓人員達萬人以上;全省通過各種形式參加信息化知識培訓的各類人員總數約達40萬人次。
省企業信息化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會同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省信息產業廳從各自的職能出發,分別開展了針對公務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企業信息化高端人才的企業信息化培訓。對公務人員的培訓,主要依托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開展企業信息化相關內容的基礎性培訓,如,海峽西岸經濟區與企業信息化建設專題講座、企業信息化建設專題講座等;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主要依托專業IT公司,開展專業性較強的培訓班,如網絡與安全培訓班,ERP沙盤模擬係列培訓班;對企業信息化高端人員的培訓,主要邀請國內企業信息化領域的專家與學者進行培訓,如CIO高級研修班等。
信息化助推新農村建設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海峽西岸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統一部署,進一步推進我省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促進和加快我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省信息產業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高我省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水平為目標,大力發展各類適農信息產品,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的廣泛應用,改造提升傳統農業,加快我省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讓農民共享信息技術和信息化發展的成果,逐步縮小和消除“數字鴻溝”,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貢獻力量。
推進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係建設。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建設貼近農民需求的信息中心和信息站,開展集廣播電視網、通信網和下一代互聯網于一體的“三網合一”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試點,推動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係的建立和完善。
開展“三農”信息化試點。以上杭縣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紅古田”教育網)為試點,在遠程教育網上擴大應用功能和信息服務內容,把遠程教育與“三農”服務緊密結合,並積極爭取列入信息產業部的“三農”信息化試點范圍,探索“讓幹部經常受教育、使農民長期得實惠”的長效機制。
推進農村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已經建成投入使用的“數字福建”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臺的服務功能,積極引導、推動優秀信息化服務商和軟件提供商在“平臺”上開辟“三農”信息化方面的應用;以農業龍頭企業為示范,推進適農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和應用。
開展信息技術下鄉推廣活動。組織部分信息化優秀服務商和軟件提供商到全省重點縣鄉巡回展示推廣適合“三農”實際的優秀信息化解決方案和適農信息產品。
支持農村信息化產品研發和推廣。支持一批優秀軟件開發商和係統集成商研發和推廣適應農村特點、方便農民使用的各類軟件產品和信息係統。從軟件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額度用于引導和鼓勵信息產品生產企業積極研發和推廣適應農村特點、方便農民使用的各類信息產品和信息係統。
協調支持農村無線電通信“村通工程”及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會同電信、移動、聯通等基礎電信運營單位及廣播電視部門,及時了解農村無線電通信需求情況和廣播、電視覆蓋情況,以及對無線電頻率的需求,研究探討解決提高農村公眾移動通信和廣播、電視覆蓋率的方案,制定實施服務于農村的無線電臺站建設規劃,對涉及“村通工程”和“村村通工程”的無線電臺站審批實行特事特辦,提供優質服務。
加大農村非法設置無線電臺站的查處力度。針對農村一些單位和個人設置使用大功率無繩電話及其他無線設備影響航空無線電導航通信和公眾移動通信的現狀,採取形式多樣的無線電管理法規宣傳活動,同時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採取行政、經濟、技術、法律等手段,有效打擊各類非法設臺行為,切實保障農村信息化建設環境。
落實“村通工程”和“村村通工程”頻率佔用費減免問題。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對“村通工程”和“村村通工程”無線電臺站頻率佔用費收費政策,及時辦理450MHz模擬無線接入基站、MMDS臺站、SCDMA無線接入基站、農村衛星地球站和電視差轉臺、廣播差轉臺頻率佔用費減免手續。

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邁開大步
“十五”期間,我省各部門充分發揮有限資金的效益,重點推進能為各行業企業提供信息化普遍服務的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建設,主要有:
全省企業國際化多語在線翻譯係統應用項目已完成國際化語言服務平臺項目建設,部分企業開始實施網站多語改造,泉州市開展了千家企業多語網站改造活動;
福建省網店聯盟項目建設已完成網上商店(B2C)多銀行在線支付係統建設,正在進一步建設企業間(B2B)多銀行在線支付係統;
福建制造業信息化ASP(應用服務提供商)服務平臺建設項目通過ASP相關標準規范、應用服務係統的集成技術、ASP平臺的安全策略等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為我省中小企業建立制造業信息化ASP服務平臺,並已形成電子行業、食品行業、機電產業群和工程產品商務ASP分平臺,已有120多家企業上線運行應用。
商務領航:引領中小企業乘風破浪
“數字福建”中小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商務領航”,是在福建省企業信息化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的領導下,依托中國電信“商務領航”企業客戶品牌和網絡平臺優勢,以福建省電信有限公司、福建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富士通信息軟件有限公司三方為核心,共同開發、提供的企業信息化應用服務,其目的旨在為我省的中小企業提供一種全新的投資少見效快的企業信息化的新模式,推動企業的管理升級,增強企業在信息時代的核心競爭力。至2006年10月,平臺總注冊用戶已達25000多家,使用的企業信息產品數達70000多個,加盟平臺的信息化服務商達20多家。平臺上運行的有一定規模的信息化應用係統產品已達到30多種(不計一些簡單的電信增值應用產品,總計有5000多種產品),僅福州地區客戶的總點擊數約7萬次。
與傳統信息化模式相比,“商務領航”在線企業管理服務的特點非常顯著:
低成本、零風險:服務費用低廉,客戶按月、按需租用,升級零費用,無需額外的軟硬件投入和日常維護,最大限度降低企業信息化的門檻和投資風險,為企業節省大量資金。
功能強大,適應性強:服務覆蓋了企業產、供、銷、人事、財務管理的方方面面,適合各類制造型、商貿型、服務型企業和批發、個體商戶。
輕松易用,隨需而變:人性化的管理界面和豐富的幫助係統,幫助企業人員輕松上手,快速應用,無需配備電腦專業人員;模塊化的設計使企業可根據應用需求和業務流程靈活選擇功能組合。
安全穩定,服務貼心:平臺提供了電信級的安全標準,以及加密傳輸、身份認證、隨機密碼等多級數據保障體係,確保企業數據安全、業務不間斷運作;並備有開通培訓、日常免費服務、現場服務三級服務保障,確保企業應用順暢、後顧無憂。
石獅紡織服裝ASP平臺開通
由石獅市生產力促進中心與上海必特軟件開發有限公司聯合開發,投資726萬元的石獅紡織服裝ASP公共服務平臺已于上半年正式開通。
據介紹,石獅紡織服裝ASP公共服務平臺主要包括進銷存管理、客戶關係服務、門店分銷管理等七大模塊,能幫助企業以較低的投入創造出較高的信息化管理效益。據測算,僅研發費用一項,每年便可為企業節約資金數百萬元。這是一個綜合性信息服務平臺,既是一個企業的管理平臺,又是一個功能巨大的網站,具備為企業提供管理應用服務、信息咨詢服務、電子商務、綜合中介服務四大功能。為推動廣大紡織服裝企業充分應用這個平臺,首期ASP平臺推廣工作將在近期遴選石獅市50家基礎較好的企業進行免費試點,爭取在三年內整個ASP平臺的應用達到1000家企業。

閩臺信息服務業對接破題
對接亮點
2005年11月,在首屆閩臺軟件產業合作研討會暨項目對接會上,臺灣中華資訊軟體協會與我省軟件行業協會簽訂了《閩臺軟件產業戰略合作協議》,會後臺灣大型動漫軟件企業開始入駐福建,臺灣中華資訊軟件協會多次派人專程來閩洽談信息服務業合作事宜。經過多次協商,雙方一致同意選擇長樂市紡織產業信息化作為閩臺信息服務業對接合作的突破口。
今年9月8日,在第十屆中國投資洽談會“投資福建信息產業”專場洽談會上,福建軟件協會、臺灣中華資訊軟體協會、長樂紡織行業協會共同簽訂了《閩臺紡織產業信息化戰略合作協議書》。
9月10日,上述三方閩臺紡織業信息化專場洽談會在長樂市召開,共同推進閩臺軟件及信息服務業的合作。
對接目標
引進、消化、吸收、創新臺灣資訊服務業的先進技術和成熟經驗,改造、提升我省的傳統產業,加速海峽西岸產業信息化的進程。爭取在長樂紡織產業信息化項目試點上取得成功,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將合作領域擴展至全省紡織產業和其他重點產業。通過各方努力,爭取今年第四季度在長樂紡織產業信息化試點方面達成3個以上的合作立項。
對接方向
依托臺灣在制造業、零售流通業、醫療、金融、電子政務等行業供應鏈信息化上的優勢,在臺灣信息服務市場成長較高的區域如信息安全、ERP、CRM、e-Learning等企業應用軟件,以及電子商務、寬頻上網、線上遊戲等網絡服務上加強合作與交流。重點對接電子政務與商務應用軟件、行業支撐應用係統、企業管理(信息化應用)軟件、動漫及遊戲軟件、嵌入式軟件、信息安全軟件、業務流程外包(BPO)和IT開發外包(ITO)等信息服務業。
海西信息化:無所不在的網絡社會
隨著信息產業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普及,信息技術在我省社會、經濟各領域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全省信息化總體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日益顯著。
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
全省光纜線路長度達到13.62萬公里,數字微波線路長度達到6675公里,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36.30部/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32.40部/百人,數據及多媒體業務用戶數達到437萬戶。全省所有建制村開通程控電話。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96.45%;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97.83%。綜合通信能力持續增強,基本建成一個覆蓋全省、結構完整、技術先進、門類齊全的高速率、大容量的基礎傳輸網絡,具有視頻、語音、圖像、數據等綜合信息的傳輸能力。基礎業務網絡逐步向寬帶化轉化,基本建成覆蓋全省主要縣市的寬帶多媒體網,可利用普通電話線提供寬帶接入,實現本地網傳輸光纜化。
公共服務開發進展順利
近4000家房地產與建築業企業通過省建設廳的企業資質審批係統申請年檢;省人事廳畢業生就業服務網存儲了10所高校10余萬條畢業生信息及用人單位、中介機構信息;省外經貿廳網上企業出口申報、省公安廳網上出入境護照辦理、省工商局網上企業年檢、省國稅和地稅網上報稅、省人事廳全省公務員考錄係統等網上辦事項目的應用逐步推開。建成了一批服務企業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如省中小企業信息服務平臺、省制造業信息化服務平臺,以及泉州市萬家企業上網平臺和網上交易會平臺等。
企業信息化迅速推進
根據省信息產業廳與省統計局于2004年12月的聯合調查,目前,我省企業信息化現狀主要呈現如下特點:
計算機網絡規模迅速擴大,90.5%的企業擁有計算機,每百人計算機擁有量達17.2臺;93.0%的企業有網絡出口,多數企業具備了信息化協同應用的條件,72.3%的企業建立了內部網,其中聯網率達100%的企業佔41.8%。
企業信息化的應用領域廣泛。如,信息採集(78.5%)、辦公自動化(76.5%)、企業管理程序化覆蓋面達(80.0%)、核心業務流程程序化(初級水平63.1%)、決策信息化(覆蓋面為83.3%)、建立門戶網站(46.1%)、開展電子商務(17%)等。
企業信息化工作的領導力量較強。我省企業信息化工作的最高領導者是一、二把手的佔63.5%。
企業信息化安全普遍受到重視。93.2%的企業已從技術角度對信息化安全投入費用。
企業信息化效益提高。20%以上的輕工、化工、建材、林產工業等傳統企業,應用信息技術實現了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產品質量平均提高了20%以上;有30%以上的大中型企業不同程度地應用了計算機管理係統(MIS),提高資金周轉率15%以上;30%以上的制造業企業應用了信息技術改造機床設備及工業窯爐等,節約能耗達20%以上。
社會領域信息化穩步發展
福建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平移工程取得初步進展,目前已經實現在9個設區市市區、4個縣(市)開播數字電視。
公共醫療衛生領域建成覆蓋全省65個縣的遠程醫療會診網,解決部分山區縣醫療資源貧乏的困難,實現跨區域的診療醫保費用自動實時結算。同城就診一卡通工程啟動建設。
全省(除廈門)各類銀行卡發行量達3108萬張,銀行卡特約商戶數達5658戶,全年實現銀行卡跨行交易176億元。
建成開通“福建三農服務網”,對13個涉農廳局的信息服務係統和網站進行整合。
建成省交通車輛監控係統平臺。
廈門市、福州市鼓樓區社區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設取得明顯成果。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we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