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福建確定軟件和IC設計產業“十一五”發展目標
 
 
  來源:      日期:2006-11-10 13:12

 

     到2010年,軟件及係統集成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年均增長35%以上。

     根據規劃目標,在“十一五”期間,全省軟件產業力爭在總體規模和水平上有重大的突破;培育出年軟件產值超10億元的大型骨幹軟件企業5家以上,創出30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軟件產品;軟件人才結構進一步優化,從業人員達到5萬人以上;福州、廈門軟件園建成全國重點軟件產業基地和出口基地。

     充分發揮海峽西岸的區位優勢,引進和孵化一批IC設計企業,加大引進先進技術、先進設備的力度,到2010年IC設計企業達到30家以上,企業設計能力及規模有明顯提高,設計能力達到0.13μm,銷售額億元以上的設計企業達5家。全省集成電路設計業銷售額力爭達到20億元。

     為實現規劃設定的目標,未來五年,福建省將以應用軟件產業為重點,著力推動我省應用軟件的發展;同時,拓展軟件外包業務,逐漸形成軟件外包產業集群。

     目前,福建省中小企業眾多,尤其是傳統工業中小企業對信息化的需求在不斷增長,行業信息化應用軟件的發展空間巨大,是未來軟件市場極具增長潛力的部分。

     根據信息化建設的需求和產業基礎,福建省將重點推動應用軟件的發展領域包括:

     以電子政府建設為契機,發展為政府信息化服務的政務軟件;

     利用行業優勢,發展電信、金融、證券、財稅、交通、電力、煙草、公安、郵政、社保等行業應用軟件、應用係統和應用平臺;

     以建材、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為突破口,發展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應用軟件;

     利用福建省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優勢,重點發展數字視聽產品、網絡通信產品和社區智能化等嵌入式軟件;

     以互聯網應用為契機,發展網絡安全軟件和網絡遊戲軟件;

     以信息係統集成和外包服務為重點,大力發展相關的係統維護和咨詢服務。

     同時,抓住日本軟件服務外包大量轉移到中國的良機,發揮我省對日軟件出口的優勢,以對日軟件出口外包為切入點,開展軟件產業鏈的合作:

     以海峽西岸經濟區信息化建設為契機,吸引軟件方面的跨國公司(美國、日本、印度等國)來閩投資,以“市場換技術、以國內市場換國外外包訂單”的模式,營造良好的軟件外包發展環境。

     加強閩臺軟件產業合作,促進兩岸軟件業優勢互補。充分發揮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優勢,利用香港的軟件業對國際市場接觸廣、有龐大的國際客戶網絡的良好條件,借鑒制造業行之有效的“前店後廠”模式,讓香港的軟件公司幫助我省軟件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發揮“福建軟件國際合作聯盟”的作用,組織海內外的合作夥伴,共享熟悉國際外包業務的人才和網絡資源,推進軟件外包產業集群的發展。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