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威海臺灣工業園在市工業園成立
 
 
  來源:      日期:2006-07-05 11:46

 

    (記者 曲唐 通訊員 鄒琳琳)昨天上午,山東省(威海)臺灣工業園在市工業園成立。省臺辦主任楊慶文,市委副書記、市長宋遠方,市委常委、副市長馬世和出席了揭牌儀式。楊慶文、宋遠方講了話。

  今年以來,市工業園抓住臺資北上契機,在園區內劃定了專門區域,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配套、統一招商,集中打造了一處優良的臺商投資平臺。目前,起步區已基本實現了“十通一平”,累計引進臺資項目6個,總投資1.2億美元,另有10個項目正在洽談中。

  楊慶文説,山東省(威海)臺灣工業園的成立,標誌著威海對臺交流工作進入了新階段。希望威海繼續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綜合優勢,將臺灣工業園建成全省乃至北方地區的樣板園區,成為吸引臺商來威投資的聚集區。楊慶文充分肯定了我市在對臺交流與合作方面的優勢和特點。他説,威海一貫重視對臺交流與合作,不僅基礎好,而且發展勢頭快,這是省臺辦將省級臺灣工業園設在威海的重要原因。

  宋遠方説,我市規劃建設的現代製造業、旅遊度假和以海産品為主的農副産品出口加工“三大基地”,為加強與臺灣的經貿合作提供了有效載體。山東省(威海)臺灣工業園的成立,是兩地加強合作的又一成功典範,必將把雙方的交流與合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來源: 威海日報

編輯:妮妮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