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濱海面臨三挑戰 臺商北移契機多
 
 
  來源:      日期:2006-06-19 09:41

          6月6日,國務院通過中國政府網全文發佈《國務院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正式宣佈天津濱海新區成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一事件成為近半個月間區域經濟的熱點話題。主流言論認為,天津濱海新區將成為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帶動區域發展的新經濟增長極,擔負起引領中國經濟未來的使命。緊跟著,6月8日,空客A320飛機中國總裝線落戶天津濱海新區。據悉,組裝于歐洲大陸之外的首架空中客車,將於2008年起飛。此舉似乎立刻成為主流言論的佐證,濱海新區的熱度再次升級。

        一些觀察者認為,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將比上海浦東來得更猛烈,因為濱海新區的發展將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西部大開發,甚至對整個東北亞地區的經濟推動,將發揮重大作用。而且,濱海新區的開發不完全等同於深圳和浦東的開發,天津濱海新區一開始就被確定為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為全國新階段改革開放提供示範性經驗。深圳和浦東的最初開發動力則重點來源於政策或財政傾斜等等。換句話説,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已經涉入了體制改革和創新的“深水區”,國家設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就是為了讓濱海新區在“深水區”給全國的改革探路。

        另一些觀察者則質疑,雖然天津濱海新區獲批改革試驗區,但中央只給政策沒有給錢。據最新公佈的中國統計年鑒顯示,在珠三角、長三角已成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兩極”的同時,環渤海城市群發展仍較緩慢。而且這種“南快北慢”態勢長久以來都沒能打破,“先進的城市,落後的地區”成為這一區域的顯著特點。去年一度公開披露的環京津貧困帶調查,更讓人們目睹了這兩大繁華都市周圍的貧困現狀。這就讓人們不難記起這一地區多次的改革舉措與實施結果的落差,那麼這一次是否會重蹈覆轍,雷聲隆隆,雨點零星?

        但不論怎樣,觀察者們的共識是,濱海新區獲批改革試驗區標誌著從國家層面推動京津冀地區的開放開發邁出了實質性步伐。這與此前寫入《濱海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的2010年目標——“濱海新區生産總值達到3200億元,財政收入達到500億元,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天津市”以及早在今年4月有關方面的預言——“天津濱海新區將成為未來北方的經濟中心”相比,顯然更具力度。

        還有幾個數據可以增加樂觀者的信心:其一,天津港據稱輻射面超過深滬,已與170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個國際港口、1萬多戶外商建立通航與貿易關係;其二,已有消息顯示,總投資100億歐元的空中客車204已經決定落戶濱海新區,投資力度不亞於三峽工程……

        然而,即使依此可以不斷暢想濱海新區光明的未來,依然不能夠破除目前該區域所面臨的三大瓶頸——“區域合作”瓶頸;“資金”瓶頸;“自主創新”瓶頸。

        雖然濱海新區位居天津市轄區內,但其開發、開放卻是以京津冀為動力源的。與長三角不同的是,時至今日,京津冀始終沒能擺脫條塊分割的現狀,今後是否能加深區域間的合作,還是未知數。但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必然使該區域的發展上升到區域內行政主動推動的層面。

        根據濱海新區“十一五”發展目標,初步測算,未來五年,該區域需要建設的項目累計投資在5000億元。這就需要通過多種途徑籌措資金,包括啟動民間資本。然而,目前濱海新區民營經濟佔經濟總量的比例只有10%。其中落差如何填充?

        目前濱海新區七大高新技術産業群雖已初具規模,但國外技術、品牌佔有絕對優勢,本土品牌和自主智慧財産權領域生長力較弱,怎樣突破?

        在諸多發展瓶頸面前,濱海新區能否擔負起引領中國經濟未來的使命充滿挑戰。縱觀珠三角和長三角,活躍的經濟細胞像野草一樣在市場經濟的土壤中生長著,政府有意識地對其進行引導,形成一個個産業集群,最終帶動整個區域迅猛發展;相反,在缺乏活躍的經濟細胞和強勁生長力的地區,人為地賦予某些區域發展的目標,是否能讓整個區域的經濟如願騰飛?但願天津濱海新區不是後者。

        最近利好消息不斷,鳳凰衛視近日有消息説,經媒體調查,由於目前珠三角環境惡化,長三角趨於飽和,大批臺商出現北移趨勢。而環渤海區域成為臺商北移最為關注的地區……這能否成為濱海新區未來迅速成長的動力之一,並由此産生出一些“生長力”來,人們可以拭目以待。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妮妮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