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十一五期間究竟有哪些財富機會 專家:處處有良機
 
 
  來源:      日期:2006-05-09 09:45

 

  “十一五”期間究竟有哪些賺錢的機會?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財富論壇上,專家們表示,“十一五”規劃處處蘊含著企業創造財富的良機。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財政部部長劉仲藜認為,從國內市場看,東部地區已再具備原來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産業的優勢,土地、勞動力、能源等基本要素供給趨緊,價格上漲,大量外來勞動力給東部地區的環境和社會發展帶來諸多矛盾。

  從國際形勢看,新興工業和現代服務業成為轉移重點,為東部地區加快産品技術和産業結構調整升級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中部企業可以有選擇地承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産業轉移,利用中西部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能源等優勢,而東部地區的企業同樣可以利用這一機會進行産業升級。中部、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的企業均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財富。

  劉仲藜強調,“十五”期間,雖然我們的經濟速度保持了9%以上的增長,但從整體經濟結構看,經濟增長主要靠投入多、消耗多的第二産業帶動,不利於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第三産業的發展是結構調整的趨勢。

  我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近年來我國第三産業比重僅為40.7%,這一比例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許多發展中國家。值得注意的是,服務業內部結構與國外相比不盡合理,生産型服務業仍處於非主導地位,餐飲、照相、旅店等消費型服務業比較多。生産型服務業通過發展倉儲、運輸、包裝、行銷、金融、保險、會計、諮詢等方面的業務,為企業帶來極大的商機。

  發展服務業可以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為企業提供更大的利潤空間,雖然我國製造業成本很低,但包括製造成本和交易成本在內的總成本並不低。我國現代服務業滯後是導致我國交易成本較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劉仲藜説,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已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繼續依靠廉價的能源、原材料、資金推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行不通。因此,節約資源本身就是創造財富。降低資源消耗量意味著降低企業成本,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優勢。企業也只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除産業結構調整會給企業帶來利潤空間外,中國社科院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齊建國教授還認為,迴圈經濟發展也給企業帶來很多新商機。第一,廢水處理,包括廢水處理的設備,中水回收設備將賣得很好。城市生活垃圾有百萬大軍回收,利用廢棄物製造産品,國家將採取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用包裝廢棄物和生活廢棄物製造迴圈經濟産品,政府採購優先,市場進入優先,減免稅,這也是一個很大商機;第二,利用廢棄物製造再生産品,政府將會優先採購,給予各種優惠。如何使廢紙、廢塑膠、各種舊家用電器避免二次污染,這是一個新的領域,企業可以在這方面尋找各種商機;第三,利用太陽能、生物能、秸稈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創造商機。當油價漲到一定程度,可再生能源利用將成為新的熱點,帶來新的開發領域。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除對上述觀點表示贊同外,她還認為我國有全球最大規模的製造能力,完全有能力進行全球最大的研發,“企業的綜合能力在成長,對市場的理解在加強,我們有高水準人才的跨國流動,研發投入大幅度增加”。

  江小涓認為,在這樣一些有利的條件下,自主創新從理念和精神上,變成了可行的經濟活動,“做研發可以帶來財富和收益,帶來能力的擴張和利潤的增加”。

  有關資料顯示,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企業因為智慧財産權糾紛引發的經濟賠償累積超過10億美元,如果自己開發技術,這筆資金不但足以彌補企業研發成本,一旦別人使用了我們的研發技術,將給企業帶來持久的利潤增長。

  “十一五”規劃提出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為本土企業提高自主開發能力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了巨大市場,為企業通過自主創新獲得財富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企業要通過深入市場調查,勇於嘗試新的發展模式,開拓新的産品市場。”劉仲藜認為,自主創新是個很廣泛的概念,不單單是指技術創新,也包括體制、機制創新,更重要的是觀念創新。(李健 蘇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