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謝旭人:稅收收入佔GDP比重要進一步提高
 
 
  來源:      日期:2006-01-17 10:27

 

  分析今年的稅收形勢,收入增長具備很多有利條件,但同時,也存在不少減收因素和困難,如鋼鐵、煤炭、建材等行業增幅明顯下降。2006年中國將積極穩妥地推進稅收改革,不斷完善稅收制度。

  過去的五年,是稅收事業發展不平凡的五年。“十五”時期,全國稅收收入共計10.92萬億元,年均增長19.5%,五年翻了一番多。剛剛過去的2005年,全國稅收收入達到30866億元(不包括關稅和農業稅收),比上年增長20%,增收5148億元。稅收收入隨著經濟發展穩定較快增長,大大增強了國家財政實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財力保證。

  2005年稅收收入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稅收收入較快增長,主要稅種與相關經濟增長基本協調。2005年,各季度稅收收入顯現出持續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從國內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主要稅種及海關代徵進口稅收與相關經濟指標的對比分析看,稅收增長與經濟發展基本適應。

  (二)增收的主體是流轉稅和所得稅,所得稅對稅收增收貢獻率進一步提高。2005年,國內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等流轉稅共完成16564億元,增長18.2%,增收2547億元,對稅收增長的貢獻率為49.5%,與上年基本持平。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共完成7605億元,增長30.9%,增收1793億元,對稅收增長的貢獻率為34.8%,比上年提高9.2個百分點。

  (三)東中西部稅收全面增長,中西部地區增長快於東部地區。2005年,中、西部地區收入增速分別快於東部3.2和2.5個百分點,佔全國稅收收入的比重分別比上年提高0.3和0.2個百分點。2005年稅收收入穩定較快增長,是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反映。

  “十一五”時期稅收發展與改革的基本目標是:提高稅收徵管的品質和效率,確保稅收收入隨著經濟發展穩定較快增長。稅收收入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要進一步提高,徵稅成本和納稅成本要逐步下降,納稅服務水準要不斷提升。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需要抓好基礎工作。要全面實施稅收徵管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在稅收改革方面,要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徵管的原則,實行有利於增長方式轉變、科技進步和能源資源節約的稅收制度改革。比如,進一步完善增值稅制度,實現增值稅轉型;改革消費稅,適當擴大稅基;統一各類企業稅收制度;改進個人所得稅,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調整和完善資源稅;適時開徵燃油稅;實施城鎮建設稅費改革,穩步推行物業稅等。

  分析今年的稅收形勢,收入增長具備很多有利條件:國民經濟保持穩定較快增長,將為稅收收入增長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今年稅收也存在不少減收因素和困難:鋼鐵、煤炭、建材等行業增幅明顯下降,增值稅等收入增長將相應放慢;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也要相應減少一些稅收收入;去年稅收收入超過3萬億元,基數很大,其中又有一些一次性收入,給今年稅收在此基礎上增長增加了難度。

  今年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要加強稅收立法工作。比如,制定車船稅暫行條例,修訂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修訂發票管理辦法等。還要把科學化精細化稅收徵管落到實處。

  2006年中國將積極穩妥地推進稅收改革,不斷完善稅收制度,其中包括取消農業稅,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今年將研究取消農業稅後煙葉特産稅改革方案和耕地佔用稅、契稅管理體制調整方案。

  今年還將進一步落實對部分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産品的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措施;研究落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支援企業技術改造的稅收政策措施;實施支援迴圈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調整廢舊物資經營和資源綜合利用稅收政策,充分運用稅收手段促進能源資源的節約和有效利用。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週刊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