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百富勤中國總經濟師認為GDP依然存在低估可能
 
 
  來源:      日期:2005-12-29 17:15

 

 
 
 
  近日在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中心舉辦的題為“統計數據的衝擊”的經濟形勢研討會上,來自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就不久前公佈的2004年GDP調整結果展開討論。經濟學家們普遍認可這次的普查結果,都表示GDP的調整將對國家在宏觀政策方面産生影響,對專家學者的研究工作也影響巨大。

  巴黎百富勤中國總經濟師陳興動認為,此次GDP調整只是最低程度的調整,還存在被低估的可能。調整以後,GDP增加了,這對中國來説有好有壞。好的方面,國際投資者對華投資風險下降,信心增強。但GDP的提高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會給中國帶來一些不利。宏觀上會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還有智慧財産權保護壓力;從微觀來講,可能導致熱錢進入,面臨資産泡沫壓力。

  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懷疑,小工業在普查中可能存在疏漏。他説,我國的小工業特別發達,尤其是沿海地區小工業遍地都是,創造了1000萬非農人口的就業問題,這麼大的一塊對GDP的影響不容小覷。

  還有學者指出,這次經濟普查中60人以下的商店、40人以下的餐館、不具資質等級的建築單位以及某些交通運輸方面等都不在統計範圍之內,這些對GDP的統計都會有影響,所以GDP存在被低估的可能。(遲明霞)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