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社科院專家:中國經濟增長有七大內在動力
 
 
  來源:      日期:2005-12-26 15:26

 

  本報訊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齊建國日前在“中國經濟學家論壇”上説,七大內在動力將促進中國未來經濟保持高速增長,預計未來幾年年均增長速度仍將超過8%。

  一是我國迎來了大眾消費時代,多層次的消費結構將拉動經濟快速增長。隨著汽車大規模生産並進入家庭,家用電器的快速普及,每個老百姓都在成長為一個強大的經濟消費主體。

  二是城市化與人口遷移,將會繼續提高勞動生産率。目前農村人口每人平均創造財富的能力只是城市人口的1/3;隨著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人口由低生率的地區向高生産率地區轉移,國家整體生産率的提高成為經濟增長的源泉。

  三是來自全世界的先進技術和我國自主的研究開發帶來的技術進步將促進經濟增長。

  四是低成本的勞動力將會促進我國出口持續快速增長。近幾年來我國進出口增長幅度均在30%左右,今年經濟增長約35%依靠出口所作的貢獻,而我國勞動力低成本的優勢未來幾年仍然存在。

  五是勞動力過剩與先進技術結合而産生的巨大就業壓力,促進我國政府加快經濟增長。當我國經濟增長低於9%或8%時,就業形勢就會日益嚴重,為了保持社會穩定,政府必定會促進經濟增長。

  六是要縮小日益擴大的城鄉差距獲得和諧發展,必須加速農村發展,進而加速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

  七是為減少日益擴大的地區差距,我國不得不加快落後地區的發展。(鄧衛華 李美娟)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