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專家預測十一五期間中國貿易摩擦形勢更加嚴峻
 
 
  來源:      日期:2005-12-21 13:04

 

  

  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在12日召開的第六屆中國宏觀經濟運作與政策論壇上預測,“十一五”(2006-2010年)期間,中國面臨貿易摩擦的形勢將更加嚴峻,不同類型貿易摩擦也將出現新的特點。

  社科院財貿所研究員趙瑾説,“十一五”期間,中國對外貿易同時遭遇微觀經濟摩擦、宏觀經濟摩擦、投資摩擦、制度摩擦和技術性貿易摩擦的總體態勢會繼續存在。
 
  趙瑾説,從微觀經濟摩擦來看,隨著出口數量的擴大和出口産品結構的升級,預計“十一五”期間,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數量將越來越多,産業也日趨高級化。在數量上,不僅國外對華貿易爭端的數量會增加,中國對國外啟動的貿易救濟措施也會增加;在國家分佈上,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在低端産品的競爭會進一步加劇,與發展中國家發生貿易摩擦的數量將會繼續高於發達國家,但對中國經濟影響較大的仍將是發達國家。

  她説,在涉案産業和産品分佈上,貿易摩擦將主要集中在化工、機電、紡織和高新技術産品領域。化工和機電作為全球貿易爭端的高發産品和中國出口的主導産業,其發生貿易摩擦的幾率會進一步擴大,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迅猛增長也會成為未來摩擦的新焦點。

  趙瑾説,從投資貿易摩擦來看,加入世貿組織後國外對華投資對中國經濟安全和産業安全影響的問題更突出,爭論更激烈。同時,隨著“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中國對外投資引發的投資摩擦也開始初露端倪。預計“十一五”期間,隨著服務業市場的開放和“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投資摩擦問題將進一步突出。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美國、歐盟和日本強化了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其影響幾乎涉及到中國所有的出口行業。趙瑾預計,“十一五”期間,隨著歐盟關於電子産品的兩個指令和化學品法規的全面實施,中國機電和化工産品出口將受到嚴重影響。

  此外,從制度來看,西方發達國家通過設置苛刻的市場經濟標準,對中國市場經濟的建設和發展實行

制度性約束,並對中國履行入世承諾進行嚴格審查。預計“十一五”期間,制度性摩擦問題將比較突出。

來源:新華網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